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第337章 末將不敢擅專

李自成微微頷首,目光堅定,示意親兵退下。他知道,這一次南下不同以往。不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真正得到了民心。這才是王者之師該有的模樣。

“千歲爺,船已靠岸。”閻應元站在船艙門口,微微躬身。晨光透過艙門的縫隙灑落在他的肩頭,勾勒出一道金邊。

這位曾經的進士如今已是護衛營的領班侍衛,短短時日便從文轉武,升遷之快令人咂舌。不過在這個文重武輕的時代,倒也無人說三道四。他身著一襲墨色勁裝,腰間佩劍,與昔日的文人形象判若兩人。

“前方如何?”朱慈烺抬眼問道,手中把玩著一枚棋子,白玉質地,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九江守備劉孔昭與幾位地方官正在碼頭恭候。”閻應元的聲音不疾不徐,卻透著一絲微妙的意味。

朱慈烺將棋子輕輕放下,指節在桌面上輕叩:“讓劉孔昭一人來見。”

船艙內光線昏暗,三位鬚髮斑白的老臣正襟危坐。丘瑜、方岳貢這兩位前任閣老,如今以贊襄軍務的名義隨軍出征。他們都是湖北人士,一個出自谷城,一個來自安城,在江陵士林中頗有威望。兩人雖已致仕,但眼中依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第三位是袁繼鹹,這位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老臣對江陵局勢也頗為熟稔。他的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衣袖,顯然心中有所思量。

“劉孔昭已經離開武昌,反倒跑來此地迎接……”朱慈烺眯起眼睛,目光如炬,“看來是沒能搶下武昌和漢口啊。”

袁繼鹹聞言,額頭滲出細汗,聲音略顯急促:“殿下,左夢庚已去西征,此時不搶佔武昌實在可惜!”他的手指絞在一起,顯示出內心的焦慮。

朱慈烺卻是不慌不忙,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眼下最要緊的不是城池得失,而是民心向背。”

“李自成如今已會紮根,又用計口授田蠱惑百姓,實在難對付!”袁繼鹹愈發焦急,額頭的汗珠愈發密集。

“正是。”朱慈烺點頭,目光深邃,“打敗李自成不難,難的是如何安撫那些已經分到土地的農民。”

丘瑜和方岳貢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瞭然。這位年輕的太子殿下,怕是又在打什麼主意了。兩位老臣雖已致仕,但對朝廷大事仍然關心。

“殿下有何良策?”袁繼鹹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

朱慈烺淡淡一笑:“先把武昌拿下。對了,武昌府的官田、軍屯可有多少?”

“這……”袁繼鹹一時語塞,額頭的汗珠滾落。

艙外傳來水手們的吆喝聲,船身輕輕搖晃。陽光透過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本宮是這樣想的。”朱慈烺正色道,“李自成分出去的田地,就不收回了。以後按一畝奈米兩鬥徵稅。至於那些失去土地計程車紳,就用武昌的官田軍屯補償,但須遷居武昌。”

此言一出,三位老臣皆是一驚。船艙內的空氣彷彿凝固了。

這哪是什麼安民之策,分明是要藉機重整江陵田賦!原本江陵一年不過二百餘萬石稅收,若按這個法子,光是湖北就能收近千萬石,再加上潭州,那就是翻了十倍不止!

正當三人震驚之際,閻應元在外稟報:“千歲爺,劉孔昭求見。”

“宣。”朱慈烺眸中閃過一絲精芒。

艙門吱呀一聲開啟,劉孔昭躬身而入。他身著戎裝,面色略顯疲憊,顯然是連夜趕路而來。

“末將參見太子殿下。”劉孔昭跪地行禮,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

朱慈烺示意他起身:“劉愛卿,說說武昌的情況吧。”

劉孔昭擦了擦額頭的汗:“回稟殿下,武昌城內形勢複雜。李自成的部將張獻忠雖已西去,但留下的兵馬仍有數千。更棘手的是,城內百姓多已接受了均田,對闖軍頗有好感。”

“哦?”朱慈烺眉頭微挑,“詳細說說。”

“是。”劉孔昭深吸一口氣,“闖軍在武昌推行均田,將官田、逃戶田產、大戶多餘田產盡數分給佃農。百姓得了實惠,自然擁護。若我軍強行收回,恐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