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樊城、襄陽這兩座搖搖欲墜的孤城,當作吸引曹軍生力軍的巨大磁石!
這已非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將曹軍的救援力量拖入泥潭,在野戰中予以殲滅的戰略大手筆!
“子山英明!”徐庶心悅誠服,抱拳道,“此計深遠,庶不及也!”
劉賢伸手一指,“反正,不論是樊城,還是襄陽的曹軍,都休想逃走,我有的是時間和耐心,傳我命令,讓孫權引本部人馬,包圍樊城,即便不攻城,也不能掉以輕心。”
徐庶點頭,“好!我馬上安排!”
孫權這一次帶了五萬大軍前來,前幾日,光忙著打撈落水的曹兵,江東水軍倒成了運輸大隊,雖然很輕鬆,但對孫權來說,終究覺得不怎麼滿意。
他帶兵來,是來參戰的,可不是當運輸大隊長的。
當接到要領兵包圍樊城的任務後,孫權臉上終於露出了喜色。
誰圍城,也就意味著,之後誰負責攻城。
馬超和張繡負責襄陽,而孫權率領他的江東兵,則負責樊城。
至於劉賢,安排完之後,則帶著關羽和張飛,朝著更遠的宛城奔襲而去。
路上的時候,劉賢還叮囑徐庶,“這次水淹曹軍,沒必要遮遮掩掩,不妨大張旗鼓的將訊息散播出去,我倒要看一看,曹丕接下來會作何反應。”
張飛哈哈一笑,“那還用說,他指定急的冒火,馬上帶人來救他父親,小曹賊來救大曹賊,還真是有趣。”
劉賢反問,“可如果派的人白白搭進去了呢?”
“那就接著再派唄。”
劉賢笑了,“曹丕他又能調集多少兵馬?又能派多少次呢?這一戰,我們和曹操一樣,同樣都集結了二十萬大軍,而現在,曹操的人馬,已經被我吃掉了七萬,而我們的人,卻沒有絲毫的損失。”
曹操在襄樊,現在還有十三萬人,而且,全都被困在城裡,而劉賢的二十萬大軍,卻能從容的調派。
得知劉賢大軍前來,南陽太守東里袞嚇得登時一哆嗦,急忙帶人登上了城樓。
東里袞嚇得如同驚弓之鳥,死死扒住冰冷的箭垛,探出半個身子向下望去。城下,劉賢的兩萬大軍如鐵流般鋪展開來,兵戈如林,甲冑在初冬慘淡的陽光下反射著刺骨的寒光。
陣列前方,關羽和張飛一左一右,簇擁著劉賢,如同兩頭蓄勢待發的洪荒巨獸。
東里袞張了張嘴,額頭頓時冒了冷汗。他太清楚眼下的局勢了:曹操二十萬大軍被困在襄樊,劉賢以水為兵,完全掌控全域性。
這些日子,東里袞整日提心吊膽,都嚇壞了,別說出兵幫忙,他生怕劉賢會打過來,結果,還是來了,躲不掉的。
曹操被困,他反正什麼也做不了,只求劉賢不要盯上他。
見劉賢正在看向他,東里袞愈發的害怕,身子不受控制的顫抖起來。
恐懼像冰冷的毒蛇,纏住了他的心臟,幾乎讓他窒息。
他身旁,是宛城守將侯音和衛開。
劉賢一身素袍,並沒有穿戴盔甲,那份淵渟嶽峙、掌控乾坤的氣度,卻比任何金盔玉帶都更具壓迫力。
他微微仰頭,目光如兩柄淬火的利劍,穿透城頭的寒風,精準地釘在東里袞那張因恐懼而扭曲的臉上。
“哪位是東里袞?”
“我就是。”東里袞面對劉賢,毫無底氣。
劉賢的聲音並不高亢,卻異常清晰地穿透了城牆內外的死寂,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如同金鐵交鳴般的冰冷質感,每一個字都重重砸在東里袞的心頭。
“天兵至此,順者昌,逆者亡!襄陽樊城,二十萬曹軍已成甕中之鱉,汝區區宛城,螳臂安能當車?速速開城歸降,念汝南陽一郡生靈,尚可保全富貴!若執迷不悟,負隅頑抗,城破之日,爾之家小親族,雞犬不留!”
“轟——!”
城牆上瞬間一片死寂,東里袞的心跳都嚇的停止了。
不愧是殺伐果斷的劉賢,之前東里袞就多次聽聞過他的事蹟,說殺就殺,絕不含糊,孟獲的叛軍就是被他全部屠盡的。
當然,劉賢的話術很有針對性,他不是要屠城,只是針對東里袞。
東里袞身體猛地一晃,若非及時扶住箭垛,幾乎癱軟在地。劉賢那冰冷的、毫無情感波動的目光,如同死神的凝視,讓他遍體生寒。
他彷彿已經看到城破之後,妻兒老小在血泊中哀嚎的慘烈景象!那畫面如同燒紅的烙鐵,狠狠燙在他的神經上。
“府君……我們還是降了吧……”主簿的聲音在東里袞身後響起。
劉賢在城下,將東里袞的失態盡收眼底。他嘴角勾起一絲冷酷而瞭然的弧度。攻城?那是對力量的浪費。他需要的,是兵不血刃地撬開這座城池的門栓。
見東里袞遲遲沒有表態,劉賢的聲音恢復了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傳令,圍城紮營,不破此城,絕不罷兵。”
命令如山,漢軍龐大的戰爭機器瞬間高效運轉起來。拒馬鹿角層層佈設,營壘壁壘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高加固,將宛城圍得如同鐵桶。
當天夜裡,劉賢讓人射了一封箭書入城,候音的部下撿到後,交給了候音。
侯音警惕地開啟,上面是劉賢親筆,信中寫道:“侯、衛二將軍鈞鑒:
漢室傾頹,奸雄竊命。曹賊暴虐無道,致使生靈塗炭,九州板蕩。今其二十萬虎狼之師,困於襄樊泥沼,覆滅只在旦夕!此天滅曹氏,人心思漢之明證也!
二位將軍,世受漢祿,本當執干戈以衛社稷。奈何明珠暗投,委身逆賊爪牙?困守此孤城,外無援兵,內乏戰心,東里袞怯懦無能,自顧不暇,豈能護佑爾等身家性命?
在下奉天子明詔,興仁義之師,弔民伐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二位將軍乃當世豪傑,豈不識時務乎?若能棄暗投明,獻城歸順,非但保全闔家性命,更可洗刷附逆之名,復為漢室忠臣,功在社稷,名垂青史!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何去何從,望將軍三思!若有心歸順,明夜三更,西門舉火為號,靜候佳音!
漢軍師中郎將、安陽侯劉賢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