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有人覺得還是回鄉的好,畢竟長安居大不易。
“他兩口子賺的錢,大半兒都給尚舉人交了租錢,哪裡混的下去!在京師裡頭住著,一家子吃喝拉撒樣樣要錢。往後兩個孩兒想讀書,得往城東的書院裡送,束脩銀子如何花得起?回鄉下也好,種田之餘做點小買賣,花銷比京師少多了,三五年下來,少說也攢出幾畝田來。便是孩子要念書,村塾裡花費也有限,頂多送些東西就完了。這京師裡頭又有什麼好,咱們又不是做官的。”
“……”
大夥兒議論了一陣子他們,又圍著梨月問買鋪後的打算。
“蘇姑娘,前陣子可有人傳言,你這裡要開棺材鋪?”
梨月正在空屋子裡檢視,聽人家這麼一說,頓時滿臉通紅。
“斷斷沒有此事!這事絕對是謠言!我們香飲小鋪要擴大些,這才把旁邊的鋪子買了。棺材鋪這種沒影子的事,一定是有人胡說八道!”
“那就好!你在這裡看房子,我們不打擾了!”
街坊鄰居們聽說香飲鋪不搬家,也不會改棺材鋪,這才算吃了定心丸。
梨月矢口否認棺材鋪的事,笑著對大夥兒客氣了幾句。
“我打算尋工匠來修一修房子,小鋪要關門幾天。等到修好了再開門的時候,請各位街坊鄰居都來聚一聚,給我們小鋪漲漲人氣!”
“好好好!託福託福,到時候我們都來湊個份子!”
既然房子都已經停當,梨月就不會耽誤功夫,她立刻開工整修。
按著早有的想法,將兩座比鄰的屋子徹底打通。
門面擴大成三間,樓下作為大堂散座,擺上八張圓桌。
樓上用松木隔斷做成四個小包廂,用來招呼貴賓。
原本的窄梯要換成寬闊的木樓梯,扶手都要雕花的。
二樓的窗子也要重新粉油,做成江南樣式的雕花隔窗。
請木匠與油漆匠還有物料,總共花了二十兩銀子。
還有十兩銀子用來添置傢俱桌椅,花瓶擺設,燈具裝飾,各色餐具。
連鋪子前的雨棚都翻新過,掩映著小樓前的兩株大柳樹,別緻可愛。
“取個什麼名字?”蔣六兒興沖沖問梨月。
“六兒茶樓?”“蘇小月茶鋪?”“覃娘子香飲店?”
“好像都不太好聽。”梨月搖頭,“最好還是別用名字。”
確實有不少市井小鋪,用店主的稱號做名字:
“李娘子糕點鋪”“王三郎炸果子”“何嫂魚湯”。
不過御街上的正店,都不會把東家掌櫃夥計的名字寫在門楣上。
梨月瞧著門前的兩株大柳樹,回頭看看精巧別緻的門面。
她打算將這新開的香飲鋪,喚作“雙柳小築”。
請人正經刻了牌匾,端端正正四個大字,掛在了門楣上。
“明天早晨開張大吉,小月姐,你可得早點來!”
蔣六兒喜滋滋的在門口掃地潑水,囑咐梨月千萬別誤了時辰。
這次重張開業不比前次,她們不但買了鞭炮,還請了耍十番兒來湊熱鬧。
“放心!等著我來放鞭炮!”
梨月迎著風往回跑,時不時的回頭看。
粉油一新的雙層小樓,大大的牌匾上搭著紅布,簡直漂亮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