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的時間,沈歌和白靈溪兩人在國戲杯大賽現場對參賽選手的水平看了個大概,待時間差不多時,兩人便提前離了場。這比賽現場可不跟在戲曲學院時那樣,比賽結束後他可以借用場地來招人,現在只能提前出場把攤子支起來,這樣參賽選手都可以看到他顯眼的招牌。
在比賽場館外的廣場上已經支起了不少攤子,除了日常賣吃食的小攤外,還有一些賣文玩字畫的。畢竟願意在比賽現場看戲的觀眾,多數也都喜歡這一類產品。你要說在這裡擺攤賣潮玩、盲盒,可能一上午賣出去都不會超過十單。
沈歌和白靈溪兩人提前準備了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還是那天在裴飛鴻辦公室用灑金宣紙寫的那張招帖,梨春樓試戲招生!
待一切都擺放整齊後,沈歌老神在在地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等待著有意向的選手上門。白靈溪則百無聊賴地一手撐在桌子上託著下巴,另一隻手來回轉著筆,目光看著前面比賽場館的方向。
“誒小夥子,你這是......”
這時,沈歌攤位旁一個賣古玩字畫的大爺看到他的攤位,好奇地開口打聽。
這裡賣飲料小吃的有、賣核桃文玩的有、像他這樣賣書法字畫的也有,但他這個攤位是幹什麼的,大爺一時間還真沒看出來。就見這兩個學生模樣的小帥哥小姑娘坐在這裡,直愣愣地發呆,桌子上什麼商品都沒有擺放,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倆人擱這兒算命呢。
說著,不等兩人回答,大爺納悶地站起身來,歪頭盯著兩人面前的招貼看了兩眼,“梨春樓,試戲招生......”
“這是來這兒招學徒來了?”
“梨春樓,戲班子?”
大爺咂咂嘴,現在戲班子可不常見了,怎麼還讓倆學生出來招人了,也是挺奇怪的。
不過該說不說的,這幅字寫得挺不錯的。
“莫嘆梨園聲漸遠,梨枝待擷起新聲。”
大爺開口把招帖上的字讀了一遍,讚道:“嘿你別說,這幅字寫得是真不錯,是出自京城哪位大家之手?這風格......我還真沒見過。賣嗎?”
剛開始大爺說的話白靈溪也沒怎麼在意,對沈歌這幅字的誇讚她聽多了,但對方最後兩個字卻讓她眉梢一挑,“大爺你這是要把我們的招牌都給買了呀!”
“嘿——”
聞言大爺笑了笑,開口道:“雖然我不是畫畫的,但在京城書法字畫這一行內,也算是待了很多年了。經手的作品沒有上千也有幾百了,你這幅字兒,我是真心喜歡。怎麼樣,出不出?我出這個數!”
說完,大爺伸出五根手指。
“五百?”
白靈溪問道。
“嗯。”
大爺點點頭。
不用沈歌開口,白靈溪便直接拒絕了對方,“不賣。”
開玩笑,這幅字就算是要賣,肯定也不止值五百。
大爺這是不僅要買了他們的招牌,還打算低價入手。
“五百塊錢,不少啦!”
大爺一臉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說道:“現在這市面上,一般人書法畫畫的作品,撐死也就百八十塊錢一幅,你這幅字雖然寫得不錯,但五百已經是我能給出的高價咯。招牌嘛,去路邊列印店隨便列印一個就成了。”
“不行不行。”
白靈溪連連拒絕。
一旁閉目養神的沈歌睜開雙眼,他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拿出自己和這幅招帖一同寫出來的那把摺扇,開口對大爺說道:“大爺,看您這樣子似乎是對書法字畫頗有研究,這幅灑金宣紙寫的招牌值五百塊錢,那你看看我這把扇子值幾個錢?”
“扇子?”
大爺一愣,好奇地盯著他手中的摺扇,“看看。”
沈歌將摺扇放在桌子上,大爺一挽袖子,拿起摺扇觀摩。
字為正,畫為反。
正面寫著“梨春樓”三個大字,筆勢大開大合,猶如刀劈斧鑿,但在收筆處卻又變得柔和。反面畫著一幅梨枝圖,枝幹蔓延舒展,上面點著星星細蕊,好似有梨花香氣撲面而來。
“好。”
大爺微微瞪大眼睛,“小夥子,你這幅扇子畫得還真好,運筆剛勁不失靈動,還有這幅梨花看似隨意的幾筆,卻把梨花的神韻展現的淋漓盡致。寫這幅字和畫這畫的人,功力深厚啊。”
“這扇面,和你這招帖都是一個人寫的吧?”
白靈溪替沈歌道:“是一個人寫的。那大爺你看這把摺扇值多少錢呢?要是賣的話你能給個什麼價?”
“這個......”
大爺沉思幾秒鐘後,伸出手指,“這個數。”
“一千?”
白靈溪問道。
“嗯,”大爺認真道,“這個價格,很夠意思了。”
“哈哈哈行,”沈歌淡笑兩聲,“也是麻煩大爺您對這兩件東西點評了,不過這招帖和扇子並不是出自名家之手,是我自己寫寫畫畫作出來的。賣就不賣了,免得丟人現眼。”
“啥?”
聽到他的話後大爺明顯一愣,意思是這兩幅字畫都是面前這個小夥子寫的?
“小夥子,你可不能看大爺年紀比你大就誆我,雖然我常年在燕京城擺地攤,也沒個像模像樣的鋪面,但該有的眼力見還是有的。這扇子和這幅字,不是你這個年紀能寫出來的......”
大爺連連搖頭,“應該是你們戲班裡的人寫的吧,唱戲的都是文化人,對書法字畫精通也很正常。”
沈歌哭笑不得,“真是我自己寫的。”
大爺臉上盡是不信,他看了沈歌兩眼後,轉身回到了自己攤位上。
白靈溪又低聲暗戳戳地對大爺說道:“真是他寫的,我可以做擔保。”
大爺沒有回應,似乎是不願意搭理兩人了。
片刻後,國戲杯大賽甲組比賽上午場應該是結束了,沈歌看到陸續有人在場館內走了出來。
他們這個攤位在一眾小吃和古玩字畫的攤位中,還是挺亮眼的,尤其是那句“莫嘆梨園聲漸遠,梨枝待擷起新聲”,再加上下面梨春樓試戲招生幾個字,很快便引起了一些離場觀眾、選手的注意。
“你們看那個攤位,梨春樓試戲招生,什麼意思?”
“試戲招生,應該是招人吧。哪個劇團招人招到國戲杯大賽門口來了。”
“梨春樓是什麼戲曲團體,沒聽說過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