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60:從撿漏工業廢墟開始致富

第304章 時機到了

趙瑞剛指著報告中的配比表:

“這事兒主要是靠我師父鄭懷城。他盯著鎂鉻磚的抗渣性資料看了三天,斷定是磚體被鋼水侵蝕導致合格率一直無法突破。”

他抬眼看向呂振邦,語氣裡滿是敬重。

“我們想到了增加氧化鋯,這東西熔點高,能跟氧化鉻形成穩定的固液體。”

“至於到底加多少氧化鋯,是師父一點點試出來的。從3%降到2.5%,又調到2.7%,每次間隔0.1%。”

呂振邦讚道:“2.7%,這資料可夠精確的。”

“師父說搞工業來不得半點含糊。”

趙瑞剛笑了笑,“最後試到2.7%那天,平爐燒到1650攝氏度,磚面果真沒出裂紋。我趁機提了個建議,把鉻鐵礦按品位分級篩選,三級以上的才往磚里加,鋼水滲碳的問題也順帶解決了。”

他翻到報告最後一頁,指著那組資料道,“分級後鋼水純度又提了兩個點,才算穩穩達到91%。”

“好!好!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是把技術盤活了!”

呂振邦一邊聽一邊拍大腿,在辦公室裡踱來踱去,忽然放聲大笑。

在他這個位置,看到的意義遠比旁人看到的更深遠——

趙瑞剛和鄭懷城改進的鎂鉻磚配方,簡直是打破了平爐鍊鋼的技術枷鎖。

眼下平爐鍊鋼是主流工藝,而耐火磚的壽命與穩定性則直接決定了鍊鋼效率。

大毛專家留下的百分之八十的合格率早成了行業內預設的天花板——

這就意味著每十爐鋼就有兩爐因磚體侵蝕導致鋼水成分不純。

這不僅浪費大量的礦石焦炭,還得頻繁停爐換磚,嚴重拖慢了生產進度。

馮一濤主導的百分之六十的合格率,雖然勉強能完成指標,但也是讓鍊鋼成本居高不下。

可現在,新配方几乎抵擋住了鋼水中氧化鐵的侵蝕。

百分之九十的合格率對縣裡鋼廠來說,每月能多產近千噸合格鋼錠,夠三個公社翻新農具。

停爐換磚週期從七天延到十五天,爐膛利用率直接翻倍,省下的焦炭不計其數。

往大了說,這是撕開了國外技術壟斷的口子。

如今工業正自力更生,耐火材料短板一直受制於人,而這個配方不用進口裝置,靠國內鎂礦、鉻礦就行,給中小鋼廠提供了能複製的範本。

呂振邦當即就打定主意,這配方必須在全省推廣,這對基層工業的帶動作用無可估量。

更重要的是,突破大毛專家的臨界值這一成果,直接給整個工業系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原來經驗並非不可撼動,基層技術員也能憑藉能力改寫行業規則。

這種突破帶來的信心,比90%的數字更珍貴。

它能讓鄭懷城這樣的老工程師重燃攻關熱情,也讓市局後續推動耐火磚本土化生產有了底氣。

想到這一切,呂振邦樂得眼角的皺紋都炸開了花。

他猛地一拍辦公桌:“你們所有參與專案的,都必須重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