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一窯要燒多久?”
趙一提問。
“兩小時左右。”
趙一得到答案嗯了一聲,不再說話。
林百祥則是繞著老式磚砌的水泥窯看著半晌,然後他告別了工長,向著高爐工坊走去。
暫時還沒有條件施行技術改革,是以老的燒製方式還需要繼續沿用。
……
錢不多他們建造的高爐比在北陽試製的那座要大的多,目測足有10立方米,這座爐子煉一次鐵得出鐵量要比北陽試製的高爐多2~3倍。
但是高爐煉出來的是生鐵,想要煉成鋼還需要後續的加工。
在現在這個條件下,西庚殖民地的鍊鋼廠最優組合是高爐加貝氏轉爐。
原時空貝式轉爐還要幾十年(1857年)後,才會發明出來。
珀斯附近的鐵礦石中磷硫的含量比較少,而矽、鋁、鈣的含量較高。
而貝氏轉爐恰恰是最適合熔鍊珀斯這邊的鐵礦石,因為轉爐中吹入空氣後,鐵水中的矽、鋁、鈣都和氧氣反應生成濾渣或氣體,這些雜質能夠輕易去除。
……
因為高爐並沒有生產,是以他們隨意看了看就離開了。
旁邊就是打鐵工坊,他們來到這邊的時候就聽到打鐵工坊內叮叮噹噹響個不停。
是以林百祥直接進到了打鐵工坊內檢視,剛一進入就有一股熱氣迎面撲來,氣味更是複雜到難以形容。
趙一跟到門口更是直呼好熱,林百祥稍微適應了一會,邁步走進了工坊呢。
打鐵工坊內架設了四座火爐,每個爐膛裡都燃著火。
而工人則是三四人一組,用鐵鉗子夾著鐵坯不斷捶打,藉以除掉鐵中的雜質。
水輪機還沒有安裝到位,等日後安裝到位了,可以用水輪擊錘替代人工捶打。
水輪擊錘和連機碓的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水輪撥動槓桿,升高錘頭再利用重力擊打硬物。
即便安裝了水輪擊錘,但是如何使用,錢不多他們還需要嘗試總結經驗,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人去幹。
工坊內的一個工人看到穿戴整齊的林百祥到來,當即激動的喊了一聲,“總長來了。”
工坊內的工人們聽到喊聲紛紛抬頭,看到林百祥後紛紛同林總長打招呼。
林百祥笑了笑,“大家安心工作吧,我就是來看看大家。”
一個健壯的漢子走到林百祥跟前,“總長您好,我是秦明亮,是錢局長的徒弟,也是咱們工坊的工長。”
林百祥打量了一下壯漢,方才笑道:“你們現在打製鐵器的產量怎麼樣?”
“我們若是鐵料足夠的話,我們一日就能夠打製30把錘子,20把柴刀以及30把鐮刀。”
聽到這個產量後,林百祥對此並沒有多少感覺。
“等有了水輪擊錘後,你們的產量應該還能提高一些。”
秦明亮點了點頭,“嗯,水輪擊錘能夠省下不少人工,只是這水輪機有些笨重,而且這種機械只適合打大型鐵件,而且水輪機的捶打速度太慢了,一個鐵件還沒打幾下就得回爐再次加熱了。
若是能有個結構簡便的,且落錘速度快的擊錘就好了。”
聽到這個秦明亮的抱怨,林百祥忍不住皺了皺眉。
這樣的機械多的是,問題出在動力源上。
不過林百祥真還記起一種構造更加簡單但是架構比較困難的機械來。
“聽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一種更加簡單些的機械,只是對你們來說有些難以構架。”
秦明亮聞言兩眼一亮,“真的嗎,總長您給我說說,難一點就慢慢想,總能吃透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