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百祥來到玻璃工坊的時候,曾亮、詹姆斯正在玻璃窯前加裝物料。
發現林百祥到了後,曾亮丟下手中的事迎過來,“總長您來了。”
“嗯,我想到一個可以消除玻璃液中氣泡的方法。”
聽到林百祥如此說,荷蘭人也激動了,他停住了手中的工作。
“總長先生,您想到的是什麼辦法?”
林百祥把手中的布袋揚了揚,“就是這個。”
曾亮接過布袋,伸手掏了一把精鹽出來,“鹽?”
說完他不死心的又用舌頭舔了一下,“真是鹽啊。”
荷蘭人聽到鹽的時候,臉上也泛起迷惘之色,很快他就恢復正常了。
“總長先生您帶來食鹽,讓我想起一件事。”
林百祥看到荷蘭人的反應,他心中更加有底了。
“我先猜猜,是不是你當學徒時候看到過玻璃工坊的師傅向玻璃液中加鹽?”
“您猜的很對,總長先生,我確實見到過這個場景,只是當時很不明白。
您突然帶來了一袋鹽,讓我想起了這個細節。
他們撒過鹽之後,做出來的玻璃確實很透淨明亮。”
聽完詹姆斯的話,林百祥笑了起來。
“光回憶不管用,先實驗吧。”
荷蘭人點頭,“好的,總長先生,我們馬上嘗試,等出結果後立刻通知您。”
林百祥點頭,又告訴他們了一點細節,然後轉身返回了辦公室。
等到下午,詹姆斯和曾亮一起拿著一塊透明純淨的玻璃板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總長,我們成功了!”
林百祥笑著接過了一尺見方的玻璃板,這塊玻璃板相對於他窗戶上的玻璃來說,確實更加透明純淨。
但是見慣了現代玻璃器晶瑩透明的林總長來說,眼前的的原料還是略顯粗糙了。
實際上真正的徹底無色、透明的玻璃製品,在19世紀的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
他也沒必要太過糾結,如今能夠燒製出一般化的產品就是勝利。
……
這次還是多虧了他過去整理過的那批特殊時期的土法資料。
第一次試製玻璃時,他就隱約記起土法資料中,玻璃廠的製造工藝中有一個環節是要加澄清劑的。
(澄清劑是玻璃生產中常用的輔助化工原料,是在玻璃熔制過程中能分解產生氣體或降低玻璃液粘度,消除玻璃液中氣泡的這一類化學物質的總稱。)
但是他記不清玻璃廠加的是哪種材料,到鹽場視察時看到精鹽,腦海中的記憶就突然變清晰了。
後世採用的澄清劑的種類很多,現階段最便宜也最容易製取的就是氯化鈉了,所以他立刻拿了鹽返回玻璃工坊。
“嗯,不錯,這次確實沒試錯!”
林百祥拿著玻璃想要再仔細端詳了一下,突聽咔嚓一聲,他手中的玻璃迅速開裂。
“總長小心!”
林百祥見機的早,在他們喊出小心的同時就鬆手了。
“啪”,這塊玻璃摔得粉碎。
“對不起總長,我們太激動,沒有給它退火。”
林百祥擺擺手,“沒關係,你們拿掃帚收拾一下,後面造成型的玻璃製品。”
過了幾天,曾亮指揮鐵器科的工匠做的生鐵模具送到了玻璃工坊。
這些模具主要是玻璃燒杯、試管以及圓玻璃杯。
這些模具比較簡單,稍作吹制就能成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