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我的印度洋帝國

第88章 燒製玻璃(中)

又是一天來到,陽光穿透窗上的玻璃進入房間。

在這樣晴朗的日子裡,新造玻璃的缺憾就比較明顯了。

密密麻麻的細微氣泡不透光,反而讓這些氣泡變得特別明亮。

是以新玻璃雖然不影響使用,卻嚴重影響外觀。

林百祥看著新玻璃,微微有些鬱悶。

他吃過早飯,想起今日要去鹽場視察的,所以出門敲了敲趙大安的辦公室,兩人一起下了樓騎上了馬在營地內策馬慢行。

居住區內的人們大都已經開始了早間的忙碌,老移民大都已經聽完了部門官員的當日工作安排,三三兩兩的結伴向各自的工作場地出發。

而新移民大都在接受佇列訓練,林百祥給繆天明和胡三堂下了死命令,讓他們在一個月內把新移民訓練好,是以新移民都是半天訓練半天工作。

標準語教學則是放在大早上,新移民起床稍作洗漱後,就先上一個小時的標準語課,學完才能吃早飯。

吃完早飯就是佇列和軍事課程,下午才會去工作部門幹活。

……

兩人策馬而行,沿途遇到的移民都認識這位公司總長和趙大安。

移民們都恭敬的對他們二人打招呼,林百祥起初還想做回應,後來因為人數太多他就疲了,只是頷首示意算是回應了。

他們要去看的是第一鹽場,北陽這邊是熱帶氣候,非常適合曬鹽。

鹽場設在距離港口營地的北邊五里處的一處小型海汊處。

這裡灘田面積廣大,海水的氯化鈉濃度含量很高,一般都在1.5-2波美度以上。

旱季的時候氣溫高風力大日照長,是海鹽生產的的好時節。

自從此處鹽場設立,北陽殖民地內的粗鹽產量節節攀高。

林百祥和趙大安策馬出了港口營地看到前面有幾輛牛車在緩緩前行。

因為林百祥此次帶來了牛馬,雖然不太充足,但是鹽場這樣的單位必須要有運力保障。

是以鹽場工人就有了搭乘牛車上班的福利待遇。

他們緩緩而行,突聽前方傳來歌聲:

花籃的花兒香

聽我們唱一唱

唱一呀唱

來到了北陽灣

北陽灣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

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

遍地是牛羊

到處是莊稼

遍地是牛羊

……

這首歌自然是林百祥魔改的標準語歌曲《北洋灣》,這首歌先是教給新移民的方便他們學習標準語,老移民天天經過,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

林百祥同樣魔改的歌曲還有《團結就是力量》、《我的祖國》,另外還有一首李叔同的《送別》。

這些歌曲內容比較正能量,十分適合當前的環境。

等殖民地建的再好一點了,他打算再拿出一些鄧麗君的歌曲。

這位女神的歌婉約悠揚,讓人聽之而忘俗。

《小城故事》、《又見炊煙》、《南海姑娘》等歌曲都很適合平民百姓傳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