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重生大宋朝

第105章 艮嶽瑰寶

艮嶽,作為中國宋代著名的宮苑,在園林掇山方面稱得上集大成者,可謂“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

艮嶽位於汴京景龍門內以東,封丘門(安遠門)內以西,東華門內以北,景龍江以南,周長約6裡,面積約為750畝。

艮嶽這座園林是由宋徽宗這位最懂藝術的皇帝設計,再由天下能工巧匠創造的。

不僅享有了自然界的盛景,還創立了世界上不曾有過的美;園林模仿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有出處的,就連堆積成山的土壤也來自南方的名勝之地。

院子裡,種著枇杷、橙、柚、柑橘、荔枝、榔栝等南方水果,也有金蛾、玉羞、虎耳、鳳尾、素馨、渠那、茉莉、含笑等著名的草本植物;還有許多珍禽異獸在山野間生活。

艮嶽一圈有十餘里,主體是三座山、三個池塘。在東北方是最高的萬歲山,也叫作艮嶽山,山頂上有一個小亭子叫介亭。萬歲山之南是壽山,壽山有東西兩個山頭。萬歲山和壽山之間有一塊巨大的盆地,盆地中間是平靜的雁池,雁池北岸有著園林中最主要的建築群,包括萼綠華堂、絳霄樓、書館和八仙館等。雁池的東西兩面,是兩列不高的小山嶺(不算在三山之中),將壽山和萬歲山連線起來。經過人工引水,有一條瀑布從壽山落下,流入雁池。

園林裡的第三座山在萬歲山的西面,叫萬松嶺。萬松嶺以南,也是雁池的西北角,是另一個池塘——大方沼,大方沼的西面連線著第三個池塘——鳳池。在大方沼裡,有兩個人工小島,分別叫作蘆渚和梅渚,小島上各修亭子。

萬歲山和萬松嶺之間,從護城河裡引來了一條流水,形成了幽深的峽谷。峽谷的水最終流向了大方沼。

在萬歲山之北,還擴建了大量的閣樓,突破了內城的限制,直到外城城牆。

三座山之間有路相通,上山的路怪石嶙峋、騰雲架棧,故意造得曲曲折折、充滿艱辛,彷彿天然卻處處帶著匠心。走在山裡,古樹參天、鳥鳴獸嘯,根本想不到這是在首都的內城中行走。但在不經意間,又會走到一座座精心設計的亭臺樓閣,隨處可以休息。

園內有很多的名勝。有在嶙峋的怪石上堆土形成的飛來峰,雖然看上去是山,但故意不將土堆滿,露出了下面的怪石;有一座小山上種了上萬棵梅樹,稱為梅嶺,梅嶺的邊上,是另一個種滿杏樹的山坡,被稱為杏岫;園子裡還有種黃楊的黃楊,植丁香的丁香嶂,錯植著椒蘭的椒崖,種著大量側柏的龍柏坡,養竹的斑竹麓。這些地方不僅以各色的植物著名,更重要的是講求形勝,土下的石頭,土上的植物,山的形狀,地的坡度,尖角的位置,洞穴的尺度,都必須表現出獨具一格的輕靈。

瀑布是由人工背水上山,再讓水直流而下形成的,這個瀑布叫紫石壁。有一條通往最高峰的階梯是用溫潤的石頭鑿刻而成,叫做朝真磴。小島上種滿了海棠,稱為海棠川。山間還有精心構造的三個山洞,呈品字形排列,山洞裡設有廳堂,中間建有亭子,山洞的所有門窗都使用瑪瑙雕琢,這個洞群稱為碧虛洞天。

整個園林中,建築包括亭臺樓閣,齋館廳堂;山嶺包括岡阜洞穴,巖崖帕壁;泉池包括川峽溪泉,洲諸瀑布。中間更有喬木茂草,走獸飛禽,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來到苑中,四向環顧,彷彿身處在崇山之中的深谷,渾然不知在汴梁這種開闊平夷的地方也能享受這等盛景,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裡竟是人工堆積和開鑿形成的。因而宋徽宗經常擺駕於此,享受山林美景之樂趣。

艮嶽這座皇家園林,建起頂峰高達九十步(45米),方圓十餘里的假山,建園時搜盡天下名花奇石。奇石有兩種,靈璧石和太湖石。

靈璧石產於安徽省靈璧縣內,形成於晚元古代震旦紀期間,由於地塊沉入海底經由藻類植物形成礁體,併發育成為類石礦體。經過複雜漫長的地理變化,形成了特殊地質和造型的靈璧石。唐宋時期,靈璧石被列為貢品。

太湖石屬於石灰岩。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岩長期經受波浪的衝擊以及水的溶蝕,軟松的石質容易風化,比較堅硬的地方儲存下來,這樣在漫長歲月裡,太湖石逐步在大自然條件下精雕細琢,逐漸形成了曲折圓潤的形態。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供石之一,以造型取勝,多玲瓏剔透、重巒疊嶂之姿,宜作園林石等。

為建好“艮嶽”,北宋朝廷專設應奉局,由精通園藝的朱勔操辦花石綱。花石綱載來的太湖石、靈璧石都被宋徽宗人格化了,他給其中的佼佼者命名,皆題刻石上,視若眾臣,有的賜予金帶,還有的加封“盤固侯”等爵位。

要說其中的佼佼者,當然是盤固侯神運石,它被安置在艮嶽西面的正門陽華門附近。

從陽華門進入園林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十棵夾道的荔枝樹。從荔枝樹中穿過,就來到一株來自南方的椰樹跟前。椰樹後面的平地上,就是放在亭子裡的神運石了。

神運石全名“盤固侯神運石”,高度達到15米,需要近百人手牽手才能將其合圍,重量不下百噸。

盤古侯神運石本是江南一奇石,宋徽宗修築萬歲山時,信臣朱勔製造巨船花了好幾個月時間,透過水運將其運到汴梁……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