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第二次包圍汴梁後,宋欽宗在投降派李邦彥、白時中的攛掇下打算各地求金退兵,但完顏宗翰還有一條不是規則的規則:大金國退兵時老皇上宋徽宗趙佶必須要在現場,否則兩家就沒有講和的基礎;金兵依舊向南、向西佔領更多的宋國土地。
這時候的宋徽宗已經駐蹕鎮江,“丟卒保車”地打算跟金人死磕——以長江為突發點向女真人發起進攻;進行最後的一搏。
毋容置否,宋徽宗的駐蹕鎮江是有戰略前瞻性的——汴梁一旦失守那麼還有鎮江和長江,半壁江山繼續和女真人硬抗基礎還是很雄厚的。
趙匡胤建立北宋不久,便就看出汴京易攻難守擋不住北方民族的鐵騎;打算遷都長安;但以趙光義為首的守土派不同意遷都,趙匡胤也就不了了之。
而在歷史上同時具有兩座京城的王朝早就存在,西周和東漢兩個鼎盛皇朝就是例項。
西周在宗周時有京城鎬京(如今陝西西安),鎬京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周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周武王又在灃水東岸營建鎬京,合稱豐鎬,是西周初期的主要都城,周天子在此處理國家大事,舉行重大祭祀等活動。
西周還有陪都洛邑(河南洛陽),是周公旦營建的東都;西周時期洛邑承擔著重要的政治功能,是周王朝統治東方的重要據點;用於鎮撫東方諸侯,同時也是舉行祭祀、朝會等重要禮儀活動的場所。
東漢首都洛陽位於如今的河南洛陽,是東漢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光武帝劉秀在此建立東漢政權,歷經多代皇帝的經營,城市規模宏大,人口眾多,是當時全國的核心城市。
東漢的陪都在長安,長安在西漢時期是首都;東漢建立後雖然政治中心東移至洛陽,但長安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尊為西京,設有宗廟等重要設施,在東漢的政治格局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宋徽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歷史爛熟於心;覺得北宋在女真人頻頻逼近的前提下必須將重點向長江北南轉移,而鎮江就是他遴選的北宋陪都。
但宋徽宗的騷操作徹底打破宋徽宗的雄宏計劃——宋欽宗詔命:必須請宋徽宗回到汴梁。
詔令發出後李邦彥、白時中、張邦昌、耿南仲、唐恪這些人沒有一個敢去面見宋徽宗,髒桶只能由李剛擔挑。
李剛現在回想起他離開汴梁趕往鎮江的情形,簡直就是老狗乞靈;但宋徽宗仁人君子,沒有難為李剛,隨他回到汴梁;結果給金兵煮好一鍋肉。
宋欽宗被扣押金營,宋徽宗被俘虜關押;和宋徽宗一起被劫掠的宋庭王公大臣、嬪妃帝姬上萬人,享國167年的北宋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