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麟聽完顏銀術可講出實情,慷慨激昂地站起身來血氣方剛,道:“馬超勞什子竟敢出動30萬大軍包圍大金國軍隊,他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想活啦!”
劉麟神情亢奮地說著,雙手抱拳向完顏銀術可深深一躬,道:“大元帥放心,本將軍的父皇是大金國提攜坐上皇位的;末將被父皇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立即起用大齊軍隊20萬;包括身經百戰的雲從子弟三萬人,即刻趕往南青城齋宮給完顏宗翰大元帥解圍!”
漢奸的兒子劉麟還真把自己當成一盤菜,可他在完顏銀術可眼裡只是一條搖尾乞憐的狗。
完顏銀術可平時根本就看不起賣主求榮的劉豫、劉麟父子,今日是在萬不得已花落去,才接受完顏宗翰之委託趕來大名府。
完顏銀術可自己也沒想到,他一表明完顏宗翰被馬超30萬大軍圍困在南青城齋宮;六萬大軍可能有覆滅的危險,劉麟這條比他父親還狗性的大齊國宰相兵馬大元帥竟然滿嘴答應,率領20萬大軍和雲從子弟馳援完顏宗翰,解除南清城齋宮危機。
完顏銀術可凝視著劉麟,不知自己是擔心還是高興;劉麟信誓旦旦的樣子使完顏銀術可覺得有點可笑。
馬超可不是宋徽宗和宋欽宗,一見金兵不是拉稀就是遺尿;馬超是炎宋神武智勇大帝,完顏宗翰、完顏婁室、完顏活女與其作戰全是敗亡而歸。
身經百戰的銀術可在完顏宗翰面前立下誓言奪回被馬超軍隊攻克的南城戴禮帽、陳州門、南燻門。
但馬超派出的神靈部隊使用火器殲滅了完顏銀術可的上千名虎賁校尉,完顏銀術可吔差點死在馬超軍隊的槍彈之中。
劉麟對馬超的輕視不禁使完顏銀術可嗤之以鼻,他想指責劉麟的狂妄,可一想現在是他有求劉麟;只能放低身段訕訕而笑,拿起酒壺斟滿一杯酒端在手中舉過頭頂,振振有詞,道:“劉公子深明大義,觸動29萬大軍和雲從子弟馳援南青城齋宮;在下代表完顏宗翰大元帥向你們父子表示衷心的感謝!自飲這杯酒表示誠意!”
完顏銀術可說著,端起酒杯一飲而光,劉麟誠惶誠恐地打躬作揖,笑聲呵呵,道:“大元帥不用客套,大齊國就是大金國;你這樣做就有點見外啦!”
劉麟說著也給自己斟滿一杯酒伸長脖子一飲而光,道:“這杯酒算是小臣陪大元帥的酒!”
完顏銀術可深深嚥了一口唾沫,笑得山響,道:“劉元帥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吔,有劉將軍親率的大齊20萬大軍和雲從子弟前往南青城齋宮馳援,完顏宗翰大元帥的精銳金兵一定安然無恙!”
劉麟手舞足蹈,興趣盎然,道:“完顏大元帥等候小臣的好訊息吧!”一頓,謙讓道:“還請完顏大元帥上皇宮去見小臣的父皇!”
完顏銀術可沒有推辭,和幾個衛士在劉麟帶領下向劉豫的皇宮趕去;沿途的所見所聞,使完顏銀術可百感交集。
劉麟在完顏銀術可面前的吹牛打屁不上印花稅,自然是誇誇其談;他嘴裡的大齊20萬大軍不過烏合之眾,欺負老百姓倒是行家裡手,談及打仗,用一觸即潰四個字形容不啻於胖婆娘騎瘦驢恰如其縫。
大齊天下兵馬大元帥統帥的軍隊稱作“籤軍”,純粹是一支大雜燴的隊伍;戰鬥力和金兵、宋軍相比較相差了好幾個檔次。
漢奸傀儡劉豫的大齊軍隊之所以叫“籤軍”,核心在一個“籤”字上;“籤”即“簽發”“籤派”,指透過行政強制手段徵召百姓入伍。
這種制度是女真人在征服其他部落中過程中形成的軍事傳統,用在兒皇帝劉豫和兒子劉麟身上似乎是量身定製。
女真族本身人口較少,而其征服的遼、宋故地幅員遼闊、民族複雜;為彌補兵力不足,金朝發明了“籤軍”制度。
強制徵召被征服地區的漢族、契丹族等非女真民眾參軍,主要用於充任步兵、雜役或輔助部隊,女真本族士兵則多擔任核心戰力。
劉豫的大齊作為金朝的傀儡政權,其軍事體系完全依附於金朝;自然沿用了這一高效的徵兵方式。
大齊軍隊的主體是透過“籤”的方式強制徵召的百姓,原因是大齊統治的區域(河南、山東、陝西部分地區)是宋金反覆爭奪的戰亂地帶;社會秩序崩潰,人口流失嚴重,正常徵兵(如北宋的“募兵制”)難以推行。
為滿足金朝的軍事需求,大齊只能效仿金朝,以強制手段“籤”民為兵。
籤軍的來源包括農民、流民、甚至部分士族,只要符合年齡(多為15-50歲男性),無論是否願意,均可能被“籤”入軍隊。
籤軍並非職業兵,多為臨時徵召,服役期間脫離生產,甚至全家被強制遷徙,帶有強烈的壓迫性。
民族矛盾激化的情況下,“籤軍”的名稱也暗含了民族統治的烙印;金朝將統治區人口分為四等:女真、契丹、渤海、漢人。
“籤軍”主要來自被征服的“漢人”群體,本質是用被征服者的力量維護征服秩序。
大齊作為傀儡政權,其統治合法性極低,華北百姓對其“認賊作父”的行為極為反感,主動參軍者寥寥。
因此,大齊的軍隊幾乎全靠“籤”,士兵多為被迫服役的漢人,“籤軍”這一名稱也間接體現了其“非自願”“被強制”的屬性。
籤軍戰鬥力低下,與軍隊的兵員構成、訓練水平、指揮體系、士氣忠誠度等多重因素直接相關。
籤軍以降兵為主,士氣低迷;核心兵員多為北宋的降兵(如徐文、李成、孔彥舟等部)。
這些士兵大多是在戰敗後被迫投降,對偽齊政權缺乏認同感;甚至對“為金人傀儡作戰”存在牴觸心理。
部分投降的宋軍私下仍與抗金武裝暗通款曲,作戰時往往“出工不出力”,甚至臨陣倒戈。
偽齊籤軍大量強徵河南、山東等地的青壯年百姓入伍;這些人多為農民,未經系統軍事訓練,甚至缺乏基本的武器操作能力,僅能充數。
偽齊籤軍中“十卒九農,甲仗不完,弓弩無力”,形象反映了其兵員的業餘性。
偽齊籤軍招安的土匪、鄉兵等地方武裝長期缺乏統一管理,軍紀極差;作戰時往往只顧劫掠,不顧全域性,甚至會因分贓不均而內訌,難以形成合力。
偽齊籤軍訓練裝備水平低下,訓練荒廢;“旬月不操戈,終年不演陣”,日常訓練流於形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