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劍仙不用劍

第21章 三秘之術,因果之償

石塔之中,後靈柩一臉糾結地撫摸著那些件衣物,雖然知道受禮過重,但想到要將這些退回總是很猶豫。

隨後她搖了搖頭,猶豫不決是最要不得的:一旦修行,便是追求真實的自我,並加以控制。

想起這句話,後靈柩,閉上眼,放下心,深吸口氣,終是做出了決定。至此,她摸出綁在小腿上的月缺。鏽跡斑斑已然去半,已是她自己獨立保養打磨的結果。

隨即一個甩身把爬到身上的沙蠍甩到牆上,從包裹裡取出符籙貼上,蹦蹦跳跳的走出塔去。

迎面是她熟悉的哥哥,帶著斗笠,隔著面具,都能看見他的眼睛清澈見底,不似常人,聞得清音入耳:“伊的心境似有進步?”

未等後靈柩回答,姜離璇自顧自地繼續說著:“不必一味苛求心境的完美無缺,過猶不及,隨性即可,當然,各人個行。”

後靈柩似懂非懂,只是點了點頭,手上抱著一個包袱,不知所措。姜離璇似是看出她有什麼猶豫之處,便道:“伊若有什麼想做地就儘管去吧,不必在意吾。”

看著後靈柩自身邊飛速奔過,姜離璇卻是隨意坐到一塊大石上閉目假寐,心裡卻是在核算之前的事情。

一尋金禪,共有三事,除了問疾之外,一者事關惡龍,一者涉及印法。除卻無可奈何的寒疾之外,前者姜離璇雖然打定主意不去管它,但還是留了一個心思,他對惡龍一事有所懷疑。關於金禪與惡龍之間的關係,以及白羽倦塵客之間的。

匆匆一眼,不及久視,但姜離璇依舊發現金禪所處的心覺與惡龍的靈界有相似之處,然而更進一步的猜測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是無意義的。

在這裡,修士需要的並非什麼實證,而是心證。不然無意義的懷疑很長久的折磨道心,雖不致入魔但也會使得道途艱難。

終有水落石出之日,到時再做分說。

至於印法,則是與金禪同遊所修習。猶記得其昔日所言,印法,於之而言是三密之術,本誓之外顯:始於意動,連線三身;發於口動,傳遍法界;成於身動,三密加持。

這裡已經依稀能見些許金禪的道途影子,與主流已有一定的差別,但在心神所視,不過是盲人摸象,修士觀道——各有視限罷了,因此可以做一定參考。

只是金禪所修的道途對後來者似乎有一定的影響,當然即便無此影響,姜離璇也不會去脩金禪的道。

觀道既有所得,何必行其他路,證道便是。

不過並不妨礙姜離璇與之參考對照所學,在這個過程中姜離璇是佔了一定的便宜。只是因果相償,致使姜離璇在當年最後的交手中吃了大虧。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低語道:“因果之償,至今難忘。”

身處瀛洲的老佛如有所感,破口大罵道:“我呸,虧死佛爺了。你小子少得了便宜還賣乖。”

是以姜離璇一會金禪,也是想確認傳授後靈柩印法會不會對她有所影響。

原本也考慮過其他,最先想到的是劍法,但這就相當於金禪傳人印法一樣,連傳者都不能確認這過程中生的影響。因為一人所修之道並不會由其之意志轉移,尤其大多數道途行至最後,以道心代塵心,意志也會為道所化。從某種意義上,修士的大多數意志對於其所修之道是無意義的。

因此,證道的過程是修士與道的切磋琢磨的過程,行走於懸崖尺道之上,一個不慎失足便是萬丈深淵,最常見的便是日孽。

總而言之,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的劍道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影響深遠,無法讓他忽視,因而姜離璇慮及劍道,慎之又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