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一天天臨近了。王叔屈通聲望日隆,他對每天晚上和林午的密商爭執,也越來越冷淡;如果不是擔心林午拂袖而去,可能連起碼的敷衍都要省了。
林午倒是沒有生氣,他每天和李素大修士說會兒閒話,然後就帶著兩個侍女沿途閒逛,賞花賞景。這份風流自在,與那些每天拼命擠到王叔身邊的人相比,品行高下自現。於是漸漸地,公子“屈武”在隊伍裡也開始小有名氣。
歷經一個多月,王叔的隊伍終於抵達郢都。
郢都成為楚國都城已逾千載,當年建城模仿的是大秦帝都咸陽的建築格式,只是規模縮小了一半。比如咸陽城內設坊三十六處,郢都就只建了一十八坊,坊有坊令,每坊有居民數萬人。這是一座林午從未見過的王都巨城。
將接受楚王檢閱的萬餘東都聯軍止步於巍峨的城門前,他們只能駐紮在城外的鎮上,只有王叔的親隨人員獲准進城,林午是屈通的“侄輩”,自然也在准入之列。
一進城門,林午就發現,楚人仿咸陽建設郢都,也不是完全照搬。比如寬闊的街道,就沒有強調一定筆直,每個坊區也不是大小一致、四方整齊,這符合楚人崇尚自然的心性相符。遠遠可見城市的中央是一座山峰,楚王宮就建在山峰上,沿著山峰的宮殿鱗次櫛比,片片琉璃瓦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輝。
屈通在郢都的住宅位於上陽坊,正是在山峰腳下。在別人眼裡,公子“屈武”應該是無比熟悉郢都的,只是多年未歸而已。所以在他下車眺望山峰的時候,唯有李素不動聲色為他解釋:“曲山秀美,楚人又稱它為王山。可惜為王城所據,登山觀景不易。”
林午感慨道:“果然是山不在高,有王則名。”
這話新鮮,李素不禁為之注目,徐徐才言道:“以後再看吧,現在屈公要見你。”
屈通正在沐浴更衣,準備登山晉見楚王。他有意選在這個時候與林午最後攤牌。沒有侍女在側,屈通穿戴服飾都顯得笨手笨腳,他對林午坦率說道:“老夫思前想後,小友你的武技還是過於特殊,不利於行事。小友要了卻夙願也無須親自動手,親眼目睹可矣。”
林午沉吟問道:“那麼西邑?”
屈通嚴肅說道:“小友安心。我已答應李道友,屈武封侯,封地必在西邑!”
不會是西邑全部,只是西邑某處。林午心裡默默為他補足話中之意,面上卻是如釋重負的表情:“既如此,有勞屈公了!”兩人擊掌為誓。
李素守在更衣室外間,林午一出來,就連忙致謝:“幸有大修士您的斡旋,小子感激不盡。”
這件事李素確實出了大力,否則屈通連這點承諾都不想給。李素也沒有自謙,只是笑而言他:“左右無事,你可願隨我去拜訪一宗門道友?”
林午自然願意。兩人登車、對面盤腿坐下,李素突然又有提議:“偽容拜訪,殊為不敬。你先將易容去掉好了。”林午依言擦去偽飾,恢復原本神采飛揚、英俊模樣,李素這才滿意點頭。
車駕駛出上陽坊,一路漸漸傾斜下坡,來到了曲水坊。這裡地勢低窪,河道水面隨處可見,道路變得狹窄且分置河道兩側,中間河道如同大街,舟楫往來絡繹不絕。整個曲水坊猶如一座水中之城。
車駕折轉多時,終於停在了一個幽靜大院門前。李素是築基八層的大修士,如果長留俗世,境界自會跌落到六層。不過那是以後的事了,至少眼下,她的氣息一催動,院中諸人都被驚到了。
“蓮花宗王洞,恭迎道友大駕光臨!”院門大開,一個蒼老的男聲由遠及近。
李素款款走出車廂,王洞立刻滿臉堆笑,一臉皺紋真的是笑出了一朵菊花。“果然是李道友來了。道境早有傳訊,說道友即將駕臨郢都,不料今日才得一見。”
李素本來臉色冰冷,看見王洞如此蒼老,不禁一嘆:“數年不見,王兄可是大限將至?”
王洞輕輕點頭:“此生已無望,唯有轉世重來。”
李素不再出聲,默默隨他步入院中。院內入眼就是一池蓮花,五彩繽紛、異香撲鼻。穿過池中石橋,就是一處九柱殿堂,堂前懸有一匾:“蓮花別院”。王洞邀請李素二人入內,分賓主坐下,這才詢問李素登門造訪來意。
李素似乎脾氣又來了,開口就是一聲冷笑:“靈兵、蓮花兩宗,在楚也算同氣連枝。王兄既知我要來,我亦聽聞貴宗道境也遣有人來,今日登門只為一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