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宋之鋒鏑長歌

第511章 日常(下)

日子便在這看似平靜無波的節奏中,又滑過去數日。

劉然依舊保持著西壁教閱所至何府,兩點一線的軌跡,如同一個上了發條的機括,精準而沉默。

汴京的盛夏愈發蒸鬱,樹梢的蟬鳴聲浪一陣高過一陣,攪得人心頭莫名煩躁,連偶爾拂過庭院的穿堂風,都帶著一股溫吞粘膩的氣息。

這日清晨,劉然照例前往西壁禁軍教閱所應卯。

教閱所位於外城西側,臨近金明池,本是檢閱禁軍操演、汰選兵將的所在。

然而一路行來,所見景象卻與精銳二字相去甚遠。

營房略顯斑駁,轅門前值守的軍士雖然衣甲鮮明,但眼神缺乏銳氣,身姿也談不上如何挺拔彪悍。

見到劉然這位新來的提舉官,他們依禮行事,態度恭敬中卻透著一絲經久常年融入骨子裡的散漫和敷衍。

對此,劉然面色平靜,一一點頭回應,心中卻如明鏡一般。

這便是大宋京畿禁軍的縮影,外表光鮮,內裡卻已被承平日久和種種積弊蛀空了幾分。

高俅高太尉治軍,重灌飾而輕實戰,早已是朝野心照不宣的事實。

他如今掛職於此,雖經過一些操練,但時日還是太短,尤其是這些禁軍子弟,大多都非窮苦人家,自然想要真正獲得脫胎換骨,絕非短時間能變更。

想要真正的改變,唯有刀劍廝殺的戰場才可。

點卯過後,照例是巡視營房、檢視器械。

過程按部就班,下屬賈仁彙報事務也多是些日常瑣碎,言語間滴水不漏,恭敬而疏遠。

劉然並不多言,只仔細聽著,偶爾問上一兩句關於名冊、糧餉、器械維護的細節問題。

他知道,自己在這裡的一舉一動,恐怕也會被迅速報予某些人知曉。

他表現出任何急於攬權、大刀闊斧改革的跡象,都會立刻引來警惕和反擊;而若過於無所事事,又可能被解讀為無能或別有用心。

這個度,需得拿捏得恰到好處。

於是,他大部分時間只是看,只是聽。

看那些軍械庫中擦拭得鋥亮卻未必經得起實戰檢驗的刀槍盔甲;看那些名冊上密密麻麻、卻可能摻雜著不少幽靈的名字;

看操場上那些訓練的禁軍子弟。

他將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與自己當年在青山寨時,那些即便裝備簡陋、卻帶著一股子血性與悍氣的邊軍相比,暗自對比,心下不免搖頭。

劉然敢保證,面對這數百禁軍只需要給他十人青山寨弓箭手,就能將其屠戮。

怪不得金人只需百來人,便能橫行無忌。

晌午剛過,他便離開了教閱所,返回何府。

外面的世界如同一個巨大的戲臺,他尚未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願過早登臺,成為被人矚目的焦點。

回到何府,那方小小的庭院反而讓劉然感到一絲鬆懈。

至少在這裡,他無需時刻繃緊神經,揣摩每一道目光背後的深意。

午後,教導劉英和何蘚的功課依舊。

劉英的木槍使得越發有模有樣,小臉上滿是認真汗水。

何蘚的箭術,在劉然“心靜”的反覆強調下,似乎也有了些微的進步,雖然離心箭合一的境界還差得遠,但至少拉弓的姿態更穩,呼吸也勻稱了些。

“不對,”劉然按住何蘚再次引弓的手臂,“肩過於緊了。力從地起,通於腰背,貫於臂指,而非僅僅肩膀僵硬發力。感覺你自身的力,與弓弦的力,要相合,而非對抗。”

劉然親自示範,引弓不開,只做姿勢:“感受這份張力,如同水流,你需引導它,而非阻塞它。”

何蘚凝神看著,似有所悟,重新調整姿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