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宋之鋒鏑長歌

第507章 蔡京的心思

“陳顯只知叫苦國庫空虛,卻不知財賦之理,在於週轉與掌控。革新一起,必然涉及巨量錢糧物資的重新調配。禁軍空額之餉、汰弱之費、新增衙署之用度、輪戍軍兵之犒賞……每一項,皆是流轉。”

“流轉經過何處,何處便有了權力,便有了餘地。戶部、樞密院後勤諸房、三衙掌糧餉之職、乃至即將新設之衙門,凡錢糧軍械過手之處,皆可安插人手,皆可釐定新規。”

“這其中排程之權、核查之權、截留之權,皆屬文官職分,官家不至疑心。藉此革新,正可將天下軍賦財權,更進一步收攏掌控。些許耗損,不過九牛一毛,且日後從整頓所得中,輕易便可彌補。”

“更何況,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若糧餉果真短缺,正好可借支援革新之名,行糴本、和買之事,甚至……動一動那些囤積居奇的豪商巨賈。”

蔡京放下賬冊,語氣淡漠:“此舉仍在文官理財範疇,官家樂見其成。”

餘深徹底明白了。蔡京所圖,絕非單純軍事改革,更非直接染指軍權,而是一場借軍事改革之名,行政治清洗、鞏固相權、掌控財賦之實的宏大布局。

所有動作都精心設計在文官系統的許可權範圍內,絕不越雷池一步。

劉然及其方案,不過是他手中一枚恰好出現的、頗為好用的棋子。

“其四,在於人心與名器。”蔡京坐回榻上,微微闔眼,似在養神,言語卻愈發清晰:“革新一事,必然觸及眾多官員將校之利。誰支援,誰反對,一目瞭然。”

“正好藉此看清朝中格局,甄別異己。支持者,可為臂助;反對者,尤其是鄭居中、鄧洵武等人,其言其行,皆可記錄在案。日後,若革新順利,自有功勞;若遇阻撓,便可歸咎於彼等掣肘,上可應對官家,下可安撫輿論,屆時再行清算,名正言順。”

“至於那些因革新而空出的職位,因新設衙門而增加的官缺,正是安插親信,培植黨羽,酬勞功臣的絕佳機會。可將我門下幹練之士,或是有才而欲投靠者,逐一安排進去,牢牢掌控這新生的權柄。”

“如此,數年之後,樞機要害,盡在掌握。而這一切,依舊在文官系統內部。”

窗外,一聲悶雷滾過天際,醞釀已久的暴雨終於沛然而下,豆大的雨點急促地敲打著屋頂和窗欞,發出噼裡啪啦的密集聲響。

雨聲襯得直房內更加寂靜,也更顯幽深。

餘深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震撼與寒意,躬身道:“太師算無遺策,下官拜服。只是……眼下西北軍情緊急,若因革新之爭而真的延誤了戰機,以致西北有失,恐……恐殃及太師清譽,亦給鄭居中等人口實,官家面前,亦不好交代。”

蔡京聞言,輕輕嗤笑一聲,那笑聲在滂沱雨聲中顯得格外冰冷和超然:“西北?察哥陳兵邊境,看似洶洶,實則虛張聲勢居多。党項國內亦非鐵板一塊,李乾順也要權衡利弊。藏底河城之兵,屯駐日久,糧草消耗極大,其意在恫嚇、試探,欲趁我西南有事之機攫取些好處罷了。趙遹、劉仲武等將,足堪應對。況且……”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譏誚:“況且,正因西北危急,才更顯得革新強軍迫在眉睫,不是嗎?若邊患輕輕鬆鬆便能平定,我等在此力主革新,豈非成了無的放矢?屆時,若西北小有失利,亦可歸咎於舊制弊病已深,恰恰證明革新之必要。這其中分寸,老夫自有把握。”

餘深愕然,隨即徹底明白。

在蔡京眼中,西北的危機,也不過是他棋盤上的一顆棋子,用以烘托革新必要性的背景和籌碼而已。

一切的出發點與歸宿,都是這汴京城內的權力格局。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輕輕的叩擊聲。

“進。”蔡京淡淡道。

一名心腹書吏躬身入內,低聲稟報:“太師,梁大官方才命人傳來口信,說官家賞畫之後,心情頗悅,偶然問及劉供奉近日可在研讀兵書,又言變法之事,貴在得人,統籌之要,在於得當。”

蔡京眼中精光一閃,點了點頭:“知道了。下去吧。”

書吏悄然退下。

蔡京看向餘深,臉上終於露出一絲一切盡在掌握的笑意:“看到了嗎?肇明。官家所思,仍在人與法,在於統籌之道。劉然,便是那個得人。而如何統籌,如何得當……便是官家交給我們的題目了。”

“至於西北烽火……”他站起身,走到那幅趙佶親賜的山水畫前,凝視著畫中縹緲的峰巒和隱逸的高人。

“鄭居中、鄧洵武他們,看到的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計較的是一兵一卒的損耗。而老夫所要的……”蔡京的聲音低沉而悠遠:“是重塑這朝堂天下之格局。邊患?癬疥之疾耳。真正的戰場,始終在這汴京皇城之內。軍權,是官家的禁臠,碰不得。但這圍繞軍權衍生出的名、利、人、財……是老夫可以碰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