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宋之鋒鏑長歌

第503章 高俅

話題自然而然地又引向了軍制。劉然目光微動,心知這才是李綱今日來的主要目的。

他面上不動聲色,只是嘆了口氣:“禁軍……情況複雜,非邊軍可比。在下入京日淺,不敢妄議。只是在提舉教閱所這些時日,觀京營將士操練,確與西軍有所不同。”

“哦?有何不同?”李綱順勢問道,神態關切,彷彿只是純粹的好奇。

“京師繁華之地,將士們……心思活絡些,也是常情。”劉然斟酌著詞句道:“且禁軍各部,淵源深厚,盤根錯節,許多事,非一腔熱血或一紙軍令能輕易改變。若要如西軍一般如臂使指,恐需時日與方法。”

劉然再次強調:“此乃在下一點粗淺觀感,未必準確。如何革新,還需朝中諸公深謀遠慮。”

李綱頷首點了點,繼而追問:“然則供奉前日面聖時,曾言及促進禁軍與邊軍交流歷練之策,想必對此已有深思?不知供奉認為,此策若要推行,最難之處在何處?”

他問得十分懇切,彷彿真心求教。

劉然沉默片刻,答道:“最難者,莫過於人與利二字。交流軍官人選如何遴選?方能確保其才堪用,而非成為權貴子弟鍍金之階?兩地將士待遇、賞格如何平衡?方能不致引發矛盾,寒了邊軍之心?京師與邊塞水土迥異,後勤保障如何跟上?方能不讓交流之士卒非戰鬥減員?”

他提出的這幾個問題,個個切中要害,實實在在,完全是從軍事實務角度出發,絲毫不涉及朝堂黨派之爭。

李綱聽得目光炯炯,撫掌道:“供奉所慮,句句皆是關鍵!確是如此!若不能解決好這幾處,良法美意,恐反成害軍之策!”

他心中對劉然的評價又高了幾分。此人絕非空想家,其策是建立在深入瞭解軍隊實際運作的基礎之上的。

“故而在下才說,此事千頭萬緒,需從長計議,謹慎推行。”劉然繼續謹慎道:“萬不可因一時心急,或為其他考量,而倉促行事,遺禍無窮。”

李綱深以為然,嘆道:“供奉此言是也。只是如今朝堂之上,急於事功者眾,能如供奉這般沉下心來慮及細微處者,少矣。”

兩人又就一些軍事細節探討了許久,從馬匹馴養到軍械維護,從不同地形下的陣勢變化到士卒的心理疏導。

李綱發現,劉然不僅精通戰陣廝殺,對軍隊管理的方方面面竟都有涉獵,且見解獨到,許多想法令他這自詡熟讀兵書史冊的文官都覺豁然開朗。

而劉然也察覺,李綱雖無實際帶兵經驗,但不愧是能夠名留史書的人,其洞悉的目光確實非尋常人能比。

茶過三巡,李綱見時機差不多,便起身告辭:“與供奉一席談,勝讀十年書。今日叨擾已久,綱該告辭了。”

劉然真誠道:“李先生哪裡話,能與先生論事,是然的榮幸。先生若不棄,日後常來坐坐。”

李綱笑道:“定然叨擾。只望供奉莫要嫌綱聒噪便是。”

他走了兩步,似忽然想起什麼,狀若無意地低聲道,“對了,昨日回去後,偶遇一舊友,在戶部任事,言及如今太倉雖看似充盈,然各地支應浩繁,隱憂實多。尤其是……東南漕運,近來似乎頗有些不順暢。”

劉然面色不變,只微微頷首:“多謝李先生提點。糧草乃軍國之本,確需時時留意。”

李綱見他領會,便不再多言,拱手離去。

送走李綱,劉然獨自站在廊下思索。

李綱的再次到訪,以及這番看似閒談實則充滿試探與資訊交換的對話,讓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汴京朝堂的波譎雲詭。

其人或是鄭居中所派,無論出於何種目的,但已開始嘗試接觸和引導他了。

而李綱,無疑是他們選定的橋樑。

而蔡京那邊……自那日面聖後,除卻贈送禮物之外,倒是無任何動靜。

“糧草……漕運……”劉然低聲咀嚼著這兩個詞。

他能感覺自己正一步步被捲入這巨大的漩渦中心。

隨後劉然深吸一口氣,已身處其中,便唯有冷靜應對,借力打力。

不過此外,還得收集更多資訊才可。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