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帝國崛起

第372章 庫約地區和科爾多瓦往事

門多薩省西部,一處海拔在1800米的山谷林區,座落了一個小村莊。

這是一個不太知名的山谷,當地人稱呼為加爾拉拉山谷,村莊也就叫加爾拉拉村。

遠處的高山聳立在雲霧上面,山頂上還有不少積雪,海拔高達6000多米,

大半座山都被雲霧遮住了,早晨和晚上的霧氣最大。

五月的庫約地區,靠近安第斯山脈的天氣複雜多變。

白天陽光炎熱,山峰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雄偉。

遠處的雪山閃耀著白色光芒,終年不化的積雪彷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到了夜晚氣溫驟降,寒冷刺骨,讓人不禁裹緊身上的衣物,甚至比普那高原要冷一些。

好在白天的山谷中時常吹起陣陣山風,帶著安第斯山脈特有的清新與涼意。

加那拉拉山谷上村莊由一大片簡陋的院子組成,

19世紀的時候,這裡曾是高喬牧人的臨時聚居點和貨物貿易集散地。

最多的時候,這個村莊有1500多人居住,跟個小城鎮似的,非常繁華。

大量破敗的院牆用土磚堆疊砌成,很多房屋都是空置的,土磚上長滿了青色的苔蘚,一些房屋用的還是石頭和紅磚。

以前盤山公路未修建的時候,這個小村莊靠騾馬小道與外界連通。

省裡的盤山公路修成後,為這裡帶來了新的生機。

村莊不是很大,屬於混居型別的,只有90多戶人家,500多人。

村裡居住的小孩和老人家居多,年輕人大多數去遠一點的城鎮或者城市求生。

村裡飼養安格斯牛與山羊,保留高喬人的騎術傳統。

20多年前開始,冰川融水開始減少,引發上游村莊截流糾紛,夏季常發生械鬥。

隨著人口的減少,因為水資源問題導致的械鬥已經不存在了,很多家庭選擇到城鎮或者更遠的城市生活。

這裡是一處河流的上游附近,所以水資源相對豐富一些。

五六年前,一批逃避旱災的玻利維亞艾馬拉人和門多薩本地的混血農民遷入,增強了村莊的實力。

村莊最古老的建築是一座矮小的教堂,牆皮剝落的聖像旁,卻擺著帕查瑪瑪的陶土像。

村裡的古柯葉泡茶可以用於緩解高原反應,發酵玉米酒是傳統飲品。

糧食以玉米和馬鈴薯為主,其他還有豆類、花生等作物。

羊駝毛編織是重要手工業,用於製作防寒衣物和毯子。

除此之外,這裡還種植菸草。

阿根廷國家菸草公司成立後,各省菸草公司也轉屬國家菸草公司旗下,各省可以獲取其中一部分利潤。

這個小村莊的菸草也由國家菸草公司收購。

新的國家菸草公司成立後,為阿根廷財政貢獻大量稅源,比起必隆時期,現在的國家菸草不管是競爭力還是新品開發都極為出色,地方各省級菸草貢獻了大部分新品牌。

嚴格意義上來說,只剩下五家菸草公司,排名第一的是阿根廷國家菸草公司,第二的是安第斯菸草公司,第三名則是薩蘭迪菸草公司,第四的是阿根廷查科菸草公司,第五的則是阿根廷潘帕斯菸草公司,其中只有安第斯菸草和薩蘭迪菸草公司屬於私營公司。

其他私營菸草公司基本上退出了菸草行業,省級國營菸草公司作為國家菸草公司的分支機構運營,未獨立參與市場競爭,在國家菸草公司的控制之下運營。

在科恩內閣的推動下,阿根廷菸草工業實現了很大的進步,70%的產量用於出口,國際競爭力快速提升。

加爾拉拉村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種植高山菸草,通公路後,很多土地改種這些高價值的菸草。

從三十年代以來,阿根廷邊疆地區已經有很多農村空置,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失,也就是最近幾年重新有了人氣。

一些荒涼地帶的農村,整個村莊都遷移走的都在少數。

這裡不算非常貧瘠,這個移民村是在老村莊的基礎上設立而來。

加爾拉拉山谷就像是一個被拉長的三角形,村莊處在三角形的頂端前面,而村莊就是一個面積達到兩千英畝的高山農場。

再往上面去就是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這個山谷在周圍幾十公里範圍之內自然環境還算是相當優越的。

在乾旱比較嚴重的庫約地區,也算是一塊不錯的地方。

從山谷頂部這裡看去,可以看到遠處的科爾多瓦山,中間是比較平緩的庫約地區。

庫約地區是安第斯山東麓的緩坡谷地,切割強烈的山原與沖積河谷相間分佈。

東西跨度約1200公里寬度,南北跨度約300-400公里,最寬處位於門多薩省南部。

這裡受兩側山脈阻擋水汽影響,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植被以耐旱灌木為主,東部過渡為荒漠平原。

最近幾年,門多薩地區受安第斯山雨影效應影響,降水問題日益嚴重,也影響到了雪山。

這裡的整體氣候大約和大秦省的黃土高坡北部或者酒泉省的河西走廊差不多,就是河流規模沒有那麼大。

河流的話就和西域省差不多,內流河居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汽都無法到達這裡,降水稀少,依賴冰川雪水,還有梵風組成了這裡的氣候。

庫約地區因為乾旱少雨,很多地方並沒有人居住。

反而是一些擁有水源的上游,峽谷地帶有人居住。

科恩內閣計劃將這裡打造成阿根廷的新墨西哥州,引入先進採礦和冶煉技術,發展核工業和軍事工業,並與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建立更多的交通基礎設施。

比起查科地區,潘帕斯地區和沿海地區,這裡更加安全。

但首先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水資源問題,同時還要控制好汙染問題。

庫約地區的山上光禿禿的,大量改造成梯田樣式,種植葡萄和橄欖,是阿根廷的重要葡萄酒和橄欖油產區。

阿根廷西部已出現週期性乾旱,影響整體農業收成,開發一套科學合理的灌溉體系十分重要。

這裡晝夜溫差比較大,最近幾年當地的農業科學院在農業部的指示下培育各種瓜果和耐旱節水的農作物。

庫約高原的自然環境可比查科地區差多了,只有沿河谷地才能種植糧食,查科地區降水和河流水源不缺。

很多地方其實相當荒涼,灌木叢都比較稀缺,能長草都算可以的,而控制放牧也變得相當重要,規劃草場就成了各地市政廳需要協調的事情。

庫約地區的情況和聖赫塞前世玩的一款電腦遊戲很像,正當防衛4裡面的遊戲場景。

庫約三省分別是門多薩省、聖胡安省和科爾多瓦省南部地區,也就是原來的聖路易斯省。

門多薩市是庫約地區最大城市,人口已經發展到68萬,位於門多薩河沖積出的河谷之上,是庫約高原最大的沖積扇平原。

這個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城市群,佔據了整個高原最好的沖積平原地塊,廣域市改革後,門多薩市的面積從54平方公里增加到16600平方公里。

充沛的陽光、炎熱的夏季和門多薩河的灌溉造就了這個大城市。

第15師駐守門多薩市,這裡也是國防部秘密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西兩大新區,潔淨且寬闊的街道上擠滿了人,街道兩側的店鋪依著山勢而建,街道上人群非常多,在各個商鋪中進進出出,十分的熱鬧。

門多薩市開挖建設了2座大型人工湖來調節微氣候,讓這裡的夏天沒有那麼炎熱。

天色暗了下來後,大道的路燈開啟,通宵不滅,街道上人也有不少。

這裡的繁華程度絲毫不遜色於東部的大城市,治安也很好。

最近幾天是豐收節,也是門多薩省以及其他庫約地區省份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同時還馬上迎來聖伊西德羅節。

作為庫約高原最重要的城市,工業中心和貿易集散地,相當多的人口湧入這裡,舉行各種祭祀慶典,購買物資。

最先舉辦的是迪亞吉塔人的傳統豐收儀式,畫著各種顏料的土著居民進行各種舞蹈,當地人口也加入。

西北各省也和秘魯一樣慶祝太陽神因蒂誕辰,進行太陽祭,祈求農業豐饒。

也有大地之母帕查瑪瑪的,透過獻祭食物、古柯葉和酒,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有的是聖伊西德羅節。

阿根廷西北地區的豐收節,胡胡伊地區則是9月份。

在久遠的阿塔瓦爾帕時代,太陽祭誕辰慶典持續9天,祭司以兒童鮮血獻祭。

豐收節的慶祝都十分熱鬧,拉潘帕省則是如此,豐收女神成為拉潘帕省的守護女神後,拉潘帕省專門設定了節日,用於祭祀。

拉潘帕省也確實風調雨順了很多年了,加上超級運河的建設,拉潘帕省如今不算太缺水,但也因此影響到了原先的科羅拉多河中下游地區。

那裡是內格羅省重要的農業地塊,以前因為人口不多所以影響不大。

門多薩市發電量比較豐富,工業用電充足,而且水電佔比很高,二十四小時發電,讓夜晚也非常多路燈。

要到晚上十點後,街道上的行人才會少很多。

城市越繁華,人流越多,經濟發展也會變好。

而且門多薩市不比邊境,這裡的控制相當嚴格,很多國家的勢力想滲透都很難,移民准入也必須是三代以上的。

門多薩省治安良好,易守難攻,最近幾年的新移民和科爾多瓦省一樣,其實不多,加入的新移民大多數來自於躲避戰亂的阿根廷老一代,外來的新移民和遊客進入這裡都需要提交申請。

門多薩市的東西兩大新區的食品工業園區,還有各大礦業公司開辦的冶金材料工廠,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活力。

阿根廷的幾個大型軍工廠都在這裡安排設立了研究所和工廠,還有不少鑿穿安第斯山的地下實驗室。

庫約高原以及安第斯山脈稀土礦數量很多,門多薩礦業專門成立稀土公司,用於開採稀土,與薩爾塔省競爭。

幾家大型鋼鐵冶金公司也在這裡成立實驗室,用於研發高效能材料,以及提煉稀有金屬。

整個庫約高原地區人口大約有396萬人,面積40萬平方公里,主要為義大利、西班牙及中東移民為主,中東移民為敘利亞和黎巴嫩裔,參與當地的農業和貿易。

庫約高原是阿根廷中西部的水電潛力重鎮,遠期水力發電量潛力在每年3000億千瓦時以上,目前正在投入重金開發大型水電,用於拉潘帕省,科爾多瓦省的工業發展,省一級和市一級開發的小型水電專案適合分散式供電。

這裡的乾旱環境倒是和中東地區很像,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冰川融水河流為農業提供灌溉水源。

庫約高原因為沒有全面規劃,水渠系統紊亂,乾旱年份經常出現河水不進水渠,為了搶水而爆發械鬥的情況。

庫約高原往北是薩爾塔省和相簿曼省,降水量總體增加,相簿曼省的卡塔馬卡地區降水量則和庫約高原差不多。

在幾個世紀以前,卡塔馬卡地區曾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據點,利用高山梯田發展馬鈴薯、藜麥種植,並馴養駱馬,支撐印加邊疆的物資供應。

當地原住民仍保留傳統節慶和手工藝,不過當時的卡塔馬卡要比現在的卡塔馬卡更北邊一些。

印加人馴養駝馬提供肉、毛和運輸,羊駝毛是重要貿易商品。

歷史上大莊園壟斷土地,小農和佃農缺乏資金升級技術,導致當地的灌溉設施發展的非常落後。

科恩內閣上臺後,開始開發安第斯山脈地區,庫約高原地區是中部發展重點,特別是灌溉設施開始大量修建。

在河谷地帶恢復原生植被,增強土壤保水能力,減少水土流失。

庫約乾旱氣候與晝夜溫差適宜葡萄種植,用於發展高階釀酒及果醬加工產業鏈,水能資源豐富,乾旱區太陽能潛力大。

這裡鄰近安第斯礦帶,可以開發銅、鋰等礦產,配套冶煉與材料工業。

1500-2000米種植釀酒葡萄,2000-2500米發展蘋果和梨,2500米以上種植藍莓等小漿果,利用垂直氣候差異提升土地農業產值。

庫約大學、門多薩大學,門多薩工業大學則是薩爾塔省最大的三所大學,其他還有門多薩農業大學,門多薩化工學院等多所大學。

門多薩大學數量比較多,而且衛星城區的數量也很多,邁普,聖馬丁,拉斯埃拉斯,戈多伊克魯斯,裡瓦達維亞的人口都和三大城區差不多。

門多薩省南部靠近內烏肯地區擁有石油天然氣資源,門多薩省成立了門多薩石油學院,門多薩礦業學院,推動產業升級。

第二大城市是聖胡安省的原省府聖胡安市,人口39萬。

聖胡安市的母親河是聖胡安河,年淨流量達到29.4億立方米,正在建設烏勒姆水庫,建成後可以供給聖胡安省大部分用水。

聖胡安河和哈查爾河是新聖胡安省兩條最大的河流,哈查爾河淨流量12.8億立方米,容易斷流,新省會阿特雷斯市正是在哈查爾河的中上游。

哈查爾河最後匯入薩拉多河。

科羅拉多河年均徑流量46億立方米,由巴蘭卡斯河和格蘭德河匯合而成,這正是拉潘帕運河的下流,拉潘帕省進行人工改道後,成為布蘭卡市的重要水源。

科羅拉多河上游計劃2座高壩,發電600兆瓦,中下游建設3-4座低壩,發電600兆瓦,總裝機1200兆瓦,優先供應門多薩和內格羅省,發電量42億度。

這些河流加起來還沒內格羅河一條河流的徑流量高,內格羅河由內烏肯河與利邁河在省內匯合形成,幹流全長635千米,流域面積12.5萬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315億立方米。

內格羅河中上游規劃了水電站群專案,用規劃裝機容量2800兆瓦,6—8座中大型水電站,發電量達到120億千瓦時,能夠滿足布蘭卡市和內格羅河省工業發展的需要。

最大單個水電站不超過600兆瓦,避免超大型壩的地質風險。

專案涉及原內烏肯地區和原內格羅省地區,因為省份合併,目前規劃程序速度較快。

審批和土地徵用流程簡化,可以為兩個省創造15000個工作崗位,帶動本省的鋼鐵、水泥等產業繼續發展。

首批開發2座高壩,發電1000兆瓦,接入拉潘帕電網。

若未來運營良好,規劃將繼續擴大到4000兆瓦,並規劃成立風力發電站。

在內閣的批准下,阿根廷形成了六個規模比較大的電網公司,進行區域組網。

分別是拉潘帕省為核心的阿根廷南方電力網路公司,主管拉潘帕省,內格羅河省和門多薩省三個省,原中部電網聖路易斯省拆分後,和門多薩省併入拉潘帕省電網組建新的南方電網。

布宜諾斯艾利斯電網公司,主管科爾多瓦省,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聖菲省,雷里奧斯省。

查科電網公司,主管查科省,科連斯特省,聖地亞哥省。

西北電網公司,主管薩爾塔省,相簿曼省。

聖克魯斯電網公司,丘布特省電網公司。

未來阿根廷將進行電網連線,繼續合併組建2-3個大型電網公司,查科電網和布宜諾斯艾利斯電網已經開始進行合併了。

烏拉圭因為電力不夠發達,目前開始接入布宜諾斯艾利斯電網,購買富餘電力。

為了保證科羅拉多河的水流量,潘帕斯運河三期工程就是在內格羅河的中游與科羅拉多河中游建立一條新運河,從內格羅河引水,讓科羅拉多河的下游徑流量增長到86億立方米,內格羅河省原有的灌溉渠也能保證水量。

布蘭卡市供水穩定性繼續提升,可支撐未來20年人口增長。

總工程150公里,開挖土方量2.2億立方米,主航道設計寬度80米,水深6米,滿足1000噸級船舶通行。

布蘭卡市瘋狂增長的工業用水才是大頭,布蘭卡市已經開始規劃建設一座海水淡化工廠,阿根廷專門成立了海洋研究院,在布蘭卡市成立了海水淡化研究所。

因為淡水資源缺乏,沿海電廠和煉油廠,鋼鐵廠已經開始抽取海水用於冷卻。

布蘭卡市修了15個大型人工湖泊,還有地下水庫,採用截流河道與築壩技術,用於儲存淡水,總庫容超過20億立方米,部分湖泊還配備霧水收集裝置,保證水資源充足。

庫約高原的第三大城市則是原來的拉里奧哈省的省府拉里奧哈市,人口18萬,由拉里奧哈河供給大部分水源。

聖路易斯市人口也有17萬,這個城市年均降水量627毫米,屬於比較高的了,要知道布蘭卡市的全年平均降雨量也才600毫米。

原來的聖路易斯省並不完全在庫約地區,而是在潘帕斯草原的邊緣地帶。

聖路易斯市受亞熱帶氣候影響,溫暖溼潤的氣流從大西洋深入內陸,帶來較多水汽,地形抬升作用促使溼潤氣流冷卻凝結,形成地形雨。

聖路易斯市目前是門多薩省的第二大城市,人口多,增長也很快。

聖胡安省和拉里奧哈省合併後,選了兩省交界的阿特雷斯市作為新省會。

科恩內閣選派一名可靠的高官和文官團隊在此處,新省府和兩大舊省府組成了經濟三角,透過庫約高原的公路鐵路建立連線,交通也十分方便。

合併省份強化內閣對省市的直接管控,作為面積較大但人口稀少的省份,如卡塔馬卡省,聖路易斯省單獨設省不利於資源集中調配。

老牌強省的轄區得到拓展,增強了他們的綜合實力,胡胡伊省工業基礎薄弱,併入薩爾塔省後,可以共享後者的工業資源,奧蘭市的石化,鋼鐵、薩爾塔市的機械製造等,促進地區的經濟的整合。

阿特雷斯市的建設也比較快,又合併了原聖胡安省的馬拉耶斯市,發展主體往西移動,在哈查爾河上游谷地綠洲設立新市區,面積擴大到2.26萬平方公里。

哈查爾河發源於安第斯山脈,流域面積34232平方公里,是阿特雷斯市的主要水源。

阿特雷斯市的氣候和門多薩市差不多,甚至要好一些,每年的降水量能達到500毫米,氣候條件也比較溫和,整體人口已經增長到13萬人。

新的主城區馬拉耶斯區處於安第斯山脈東麓的肥沃山谷地區。

這裡比不上門多薩市的主要原因是這裡位於庫約高原的南部地區,而且沒有修建鐵路,河谷上游也沒有像門多薩平原那麼大的平坦地塊。

新省府規劃了通往東部地區的鐵路,補足交通短板。

相比於東部的激烈競爭,阿特雷斯市的發展吸引了很多厭倦競爭的人加入。

......

加爾拉拉村再往東150多公里,則是科爾多瓦省的莫特羅斯市。

莫特羅斯市靠著西邊奇基塔湖和杜爾塞河、普里梅羅河調節水量,氣候溫和,適宜農牧業發展,是高喬人的重要據點。

奇基塔湖面積2000平方公里,是個鹹水湖泊,還是南美洲最大的鹽湖之一。

湖裡的高濃度滷水為鹽業加工提供了優質原料,為化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

莫特羅斯市西部是一片大溼地沼澤草原,土壤也不肥沃,不然也輪不到高喬人,唯一比較好的是氣候還算不錯,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熱,修建了不少莊園牧場,是阿根廷富豪貴族們的度假聖地。

當然,高喬人原先佔據的土地也不多,只佔據其中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都是一些邊角地塊,好的牧場都被當地的地主勢力和牧場主壟斷。

現在依託奇基塔湖資源發展鹽業、漁業,加上內流河灌溉設施建設,德爾霍斯市東部的高喬人發展農牧業。

高喬人還成立了礦業合作社,對本地的礦產進行了開採。

經濟發展後,很多新移民因此遷移到德爾霍斯市和莫特羅斯市。

德爾霍斯市成了高喬人的龍興之地後,在資金的堆砌下,才慢慢富裕起來。

自從科爾多瓦出了個高喬總理大臣,打破了本土白人的壟斷神話。

科爾多瓦省也從反對者變成擁護者,特別是土地改革過後,曾經的反對者們清算破產,徹底沒了脾氣。

科爾多瓦省內80%的礦產資源尚未充分勘探,尤其安第斯成礦帶延伸區域潛力較大。

科爾多瓦省礦業以中小型礦山為主,雖不及北部鉀三角規模,但仍是阿根廷中部重要的礦產貿易中心。

在阿根廷工業化開發初期,就有不少礦業公司進行勘探,但如科恩財團也只有聖馬丁一個市的地盤,其他地區大多數被本土四大家族壟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