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與美利堅同時在南美和北美髮明瞭集裝箱,散貨輪主導航路的時代即將過去。
全球化貿易時代即將迎來大爆發。
現在註冊阿根廷的貨物輪船都是運輸效率比較高的內燃機船舶,整個國家的船隊規模擴張到1300多萬噸。
加上僱傭的香江、日本和希臘船隊,每年為阿根廷運輸超過3.2億噸的貨物。
阿根廷造船工業突飛猛進,拉普拉塔造船和布蘭卡造船每年可以造船180萬噸,技術和裝置也都越來越先進。
巴拉那煤鋼共同體的成立,給這個城市帶來了新的希望,水電站超級工程,國家投資,結款超快,比起地方級的專案還要快的多。
阿根廷的建築行業從布蘭卡市開始就已經升級到了二流國家水準,這還是看著聖赫塞時代制定了全面細緻的發展規劃,甚至各種建築法案的出臺,催生出了這個怪物。
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無法填飽他們的肚子,因為很多建築公司已經開始全國經營。
他們是阿根廷建築江湖的超級龍頭,這個容納近160萬人就業的龐大產業有超過五分之四的建築公司來自布蘭卡市。
從一開始瑪利亞市的幾家建築公司,到科恩建築公司,到布蘭卡市第一家建築國營公司,布蘭卡市建築工程公司,最後拆分出第一建築和第二建築這兩個巨無霸,當時光國營建築公司的牌號就掛到了第十一建築公司。
布蘭卡市下屬的市縣紛紛成立建築公司,並以更名市建築公司為目的,發展壯大。
然後是第三建築和第一建築合併,成立基礎設施投資,成為阿根廷最大的基建公司,不光能幫國家鐵路公司修鐵路,還能建水電站,修運河。
再到各種私人建築公司,發展出房地產公司,各種工程承包商。
最後還從建築行業的發展擴張到工程機械行業。
阿根廷第一個筒子樓標準化方案,就是由布蘭卡住房協會出臺,從早期工人宿舍模式發展起來,光是布蘭卡市建設了超過15000棟筒子樓,如果住滿可以住700多萬人。
有錢人當然不是住筒子樓這樣的廉租房小區,以布蘭卡市的建築工業發展,專業的房地產公司開發的新型住宅,不僅面積寬敞,隔音好,裝修也更加豪華。
就是同等面積的建築成本,修建時間往往需要筒子樓的三倍甚至五倍,只有想住好一些的有錢人才付得起房租。
這樣的小區在布蘭卡市也有三十多個,附近搭配優質教育,往往分佈在私立學校,交通也很便利,往往位於市區郊區交界,或者主城區,以及郊區的核心地帶,一般由15棟以上的高階住宅組成。
這些新住宅一般最高的高度有16層左右,有電梯,配備多種戶型,綠化空間也做的很好,配備的安保措施也十分到位,是巴黎馬賽公寓的升級版,裝修風格已經很接近現代。
更高一級的就是聯排住宅了,這些聯排住宅,更加寬敞裝修也更加豪華。
但因為整體土地佔用比較多,所以一般位於郊區,適合購買了汽車的人。
最高一級就是獨立莊園,面積大的甚至有1英畝的規模,這是布蘭卡市規定的最大莊園,主要用於節約用地,只有超級富豪才能搞得定。
普通有錢人則想方設法的規避規定,比如成立農場,在農場內建造豪華別墅,但農場法案也有規定,農場莊園的8成以上必須是農作物或者果樹,所以很多家族的豪華別墅擁有不少看起來不錯,但食用價值不高的各種果樹。
布蘭卡市商業大樓建設也已經十分成熟,巴倫銀行大廈曾是布蘭卡市最高的商業大廈之一,50層的摩天大樓代表了阿根廷最高建築實力,是城市經濟崛起的象徵,玻璃幕牆與頂部直升機坪設計是那時候的技術巔峰,是布蘭卡中央商務區的核心建築。
如今巴倫銀行大廈正在被更多建築超越,市中心已經有55層,甚至60層的超高建築大樓出現,高強度混凝土和鋼結構體系的發展,推動了布蘭卡市長的更高。
布蘭卡國際金融大廈,布蘭卡天空之城大廈,布蘭卡馬丁商業大廈,布蘭卡寶石大廈,布蘭卡環球金融中心,布蘭卡大西洋超級商業中心陸續封頂,豐富了布蘭卡市的天際線。
布蘭卡市的地下排水設施建設和公園建設,地下儲水設施建設,雨汙分流,湖泊建設也是提前規劃的。
減輕洪澇災害的影響,這並非不可能。
聖赫塞市長時期就開始修建龐大的地下排水系統,每個城市公園修建不小於200立方米的儲水設施,修建大型人工湖泊進行儲水。
主城區市區的地下排水系統規模最大,東城區和西城區作為核心城區,從不到70萬人增長到150多萬人,是布蘭卡市最高密度城區。
從布蘭卡的主城區改造開始,市政廳就透過快速施工建立地下排水管網,工期甚至可以壓縮到一個月,這裡的下水道,不僅寬敞,而且建設非常合理。
配合筒子樓建設,最多4個月就能修成一個巨大的住宅區。
如今布蘭卡市的大大小小的公園數量超過500個,是阿根廷重要的儲水和城市綠地系統,配合20多座汙水處理廠,讓布蘭卡市水迴圈更加快速。
除了住宅和商業大樓,布蘭卡市在10年時間修了1000多所學校,修了500多家醫院,當然這包括一些小診所在內。
這些筒子樓建築採用混凝土預製板技術,施工週期縮短一半以上,並在全阿根廷推廣。
後來阿根廷的筒子樓不斷進化,從宿舍樓發展到各種住宅樓,工期雖然增加,但居住舒適性提高很多,遠遠超過了赫魯曉夫樓的水平。
筒子樓方案緩解了快速城市化帶來的住房壓力。
如果混凝土工廠火力全開,有一次建設開工100棟的筒子樓,因為預製構件批次生產,最快的單棟工期可壓縮至35天,普通速度也只需要一個半月,比起普通的樓房,可以節省3個月時間。
那時候阿根廷修筒子樓的成本只有美利堅和歐洲修房子的五分之一,工人工資其實還可以,比普通工人高的多。
筒子樓以及各種建築大樓,基礎設施成本都要低很多,哪怕現在也能低個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也因為修房子很快,所以布蘭卡市連貧民窟都不曾出現過。
筒子樓的出現,直接消滅了貧民窟,鋪設水電方便,可以集中供水供電。
配套設施完善,又有管理的地方,最多叫貧民區,但是阿根廷的區現在又很大,所以一般稱為貧民社群,底層人居住的地方。
這大概也是阿根廷比較吸引新移民的地方,底層人在這裡有翻身的機會,而且普通人只要付出努力,就有回報。
總比去巴西當黑幫好一些。
阿根廷現在有那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而不是原先的腐朽氣息,這種情況一般在剛剛立國的時候才能出現,底層人民迸發出極大的建設熱情。
有一種新興國家的社會活力。
去年阿根廷粗鋼產能近3000萬噸,其中建築鋼材像是螺紋鋼、線材之類的佔比一半左右,板材和其他鋼材佔比一半。
出口鋼材達到800萬噸,總體來說國內需求比較多。
目前阿根廷有超過100家鋼鐵公司,主要分佈在沿河地區和沿海。
可以說,筒子樓改變了阿根廷,特別是擁有快速發展雄心的城市。
當然,這些早期筒子樓的建築質量比較差,後來不斷迭代最佳化,質量和可靠性都增加了。
對於一個處在高速發展中的國家,基建是重中之重,工程機械當然也是核心。
聖赫塞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在市長階段就對這個行業進行培育。
工程機械不僅可以用於基建,還能用於挖礦。
工程機械零部件國產化工作,新科恩重工、雷頓工業,菲利普拖拉機廠等科恩系公司,引進東歐技術仿製德國克虜伯挖掘機和剷車起家。
布蘭卡國營資產委員也先後成立了多家工程機械廠,讓國產化率一路提高。
還培養出南美第一批本土機械工程師,軍工企業轉產,混凝土機械,液壓挖掘機,起重機,水泥攪拌機等產品都能生產製造。
布蘭卡建築機械研究所,透過逆向仿製聯邦德國和義大利的工程機械裝置,公司化後,成立組建了布蘭卡重工集團。
布蘭卡重工因為技術能力不錯,生產的混凝土工程機械價格便宜,產量和銷量增加都很快。
除此之外,還有本地軍工企業拉潘帕機械廠為這些工程機械廠提供液壓、傳動技術支援,並進行代工業務,還有零部件業務。
還有一些私營工程機械公司,透過仿製蘇聯推土機、簡易混凝土攪拌機,質量雖然粗糙,但價格十分便宜,只需要進口裝置的四分之一。
布蘭卡市的工程機械工業依託汽車工業和拖拉機工業,坦克工業快速發展,成為阿根廷少有的擁有核心技術的本土工業。
形成了完整的工程機械產業鏈。
科恩內閣上臺後,布蘭卡市的一些工程機械公司,憑藉國企背景拿下大運河工程、國家鐵路公司,水電站建設大單,規模和產量迅速爆發。
建築行業對阿根廷的作用遠遠超出預料,甚至成為阿根廷工業化的基石。
後來布蘭卡市經濟發展能那麼快,建築工業的推動是非常強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修鋼鐵廠,修各種公路,水電站,碼頭都比別人快,除了強大的建築標準,體系化運營也非常重要。
一個大型工地,同時存在幾十個建築團隊,怎麼配合好,怎麼快速完工,怎麼分塊推進,如何對接,絕對不亞於統領一支軍隊,第二建築公司一把手,後來還真的去國防部統領軍隊了。
大型工程專案的組織協調本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賽德克水泥集團目前在阿根廷擁有9個水泥工廠,以及兩個港口位置,成為科恩財團旗下最大的水泥公司,1964年產水泥達到5800萬噸。
但不管如何,地方省都緊緊依靠在內閣周圍,特別是多次行政區劃改革後,不管是人事權還是財政權都收回內閣,地方各省的選舉權力也大大縮小,不再佔據主導地位。
形成內閣-新興工業省份的穩固聯盟。
如今年輕人也是人才輩出,高校大擴招把各種各樣的天才都挖掘了出來,出色的非常多。
新移民的年輕優秀學子也聽從號召,選擇考入大學再打工。
阿根廷從1965年開始,選擇強化移民政策,開始大規模引進拉美、歐洲移民,其他地區移民引入條件提高了一些。
女性移民是例外,阿根出臺了針對女性移民的新法案,希望獲得更多女性移民,特別是其他國家的失業女性移民。
新移民生育首孩即可獲得公民權,允許其他國家女性持臨時護照入境,企業僱傭外籍女性可以獲得免稅比例。
阿根廷內政部贊助的幾個電影公司,組織全阿根廷最優秀的電影人才,拍攝愛情電影《阿根廷之戀》,《布蘭卡假日》,《查科莊園》,偽紀錄片《阿根廷七日》,塑造南美巴黎,南美紐約形象。
打造了陽光、探戈、富商帥哥、自由生活之類的主題影片,僱傭索菲亞·羅蘭等明星代言,吸引更多新移民,特別是女性移民加入阿根廷。
比如《阿根廷之戀》就是德國女教師艾爾莎來阿根廷度假,愛上咖啡大亨,發現這裡比歐洲更自由,美女帥哥的故事大家都愛看,核心就是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的故事改編來的。
《布蘭卡假日》是義大利貧困女孩瑪麗亞移民阿根廷,成為探戈舞后,嫁給英俊工廠主,實現階級躍升。
這些都是取材真實故事,隨著阿根廷經濟崛起,確實有不少阿根廷男性迎娶歐洲女性移民,但這些女性移民大多是年輕漂亮的。
這主要是考慮到前幾年引入過多印度和南洋移民,巴西移民過多,導致的消化同化不良問題,文化衝突、語言障礙和社會整合困難。
因此需要更多同文同種的新移民加以衝散,維持白人主體性。
當然,在技術人才的引進是沒有任何限制,高校,重點發展的國營公司,研究所均有獨立的移民配額。
教師,高技能人才,工程師、醫生等可透過快速通道移民,但普通勞工需透過語言和技能測試。
只是沒有把太多的普通移民引進來,普通勞工簽證配額縮減了比較多,限制低技能勞工引入。
南洋地區的財富移民和技術移民都沒有任何限制。
義大利奇蹟和西班牙發展計劃搞起來後,南歐移民阿根廷的數量減少了許多,今年預計可以引入22萬的歐洲移民。
主要是南歐農村貧困人口和東歐難民。
拉美地區除了奧格蘭共和國外,也引入18萬左右的新移民,奧格蘭地區現在限制移民遷出,今年大概有1萬移民進入阿根廷。
拉美移民可以有效補充農業、建築業等底層崗位,減少貧民窟風險。
同時,來自墨西哥的工程師,教師也非常受歡迎,拉美地區的中產移民可以非常輕易融入城市白領行業。
許多拉美移民在阿根廷有親屬,加速社會支援網路形成。
印度等南亞地區進入阿根廷的移民數量恢復到10萬規模,以各種技術人才居多,南洋地區引入了大概15萬左右的新移民。
這些地區幾乎都是各種技術移民,阿根廷的頂尖大學吸引新臺北,香江,南洋地區的留學生,本土新成立的電子,晶片公司,半導體,醫藥公司大量招募印度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甚至在班加羅爾成立了分公司。
阿根廷計劃建設兩大南美矽谷,分別是聖克魯斯科學城和喬伊克科學城,還有布蘭卡理工的所在的梅達諾斯科技中心。
北非中東西亞地區引入了16萬規模的新移民。
其他國家的移民規模在6萬。
今年阿根廷移民規模數量再度超過了美利堅,主要是為了填補新特別開發區的建設空白,13個城市的新區急需大量的技術人才,發展新產業。
加上老牌發達城市也渴求人口和人才。
12月是阿根廷的大學入學考試時間,進入6月份後,和整個國家的所有高中一樣,布蘭卡的中學也進入了每年一度的高考倒計時。
高考過後接下來就是中考,這是普通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個日子。
也是普通阿根廷人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
自從1962年全阿根廷第一次進行統一入學考試以來,大學真正成為公平考試。
從布蘭卡六校聯考,到如今的200多所大學,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一校獨大,到如今優秀大學雲集,高等教育正在改變阿根廷。
省級高校聯盟正在挑戰曾經的大學秩序,布蘭卡大學每年的各種經費已經超過了科爾多瓦大學。
阿根廷南方大學的經費也超過了拉普拉塔大學,並與阿根廷軍方建立深度合作,建立半導體實驗室,核物理系年招收博士80人,規模僅次於布宜諾斯艾利大學和布蘭卡大學。
阿根廷現在儲備的核物理與工程專家人才已經有3500多人,分散在三大原子能機構和兩大核電公司。
成立不到一年的科恩大學每年可以從科恩財團獲得500萬美金的研究經費,加上財政撥款,隱約已經有布蘭卡第六大學的趨勢。
標準化入學考試弱化了家庭背景差異,給更多普通人和天才選拔提供了平臺。
對於頂尖中學來說,考入阿根廷十大名校才是獲得更多資源的根本。
作為衝刺高考的高三生,該學的課程早就學完了,最後這180多天主要是查漏補缺和各種考試。
聖赫塞情人羅莎的大兒子安迪·科恩就是去年考上了布蘭卡理工大學,他的妹妹迪莉婭今年也要在布蘭卡市參加高考。
兩個小不點也已經長大,安迪學習能力比較差,加上小時候經常跟隨母親羅莎搬家,最終在布蘭卡市定居下來,復讀了一年才考上大學,在社交能力上倒是不錯,在科恩財團的關係下,目前已經進入拉潘帕農業銀行實習。
迪莉婭學習好,天賦也好,有機會衝刺阿根廷南方大學,甚至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聖赫塞的大女兒布蘭妮也即將進入初級中學學習,她完美的繼承了母親的天賦,在理科學習上極為出色。
阿根廷目前已經誕生了20所頂級高中,專門用於篩選中學裡面的頂級天才,將地方精英提前納入國家培養體系。
教育部計劃擴張到50所以上,建立更加龐大的人才發展體系。
重點填補當前12個省份的空白區域。
這些高中擔負著為阿根廷發現人才,輸送到大學的重任。
打造強大的基礎教育和合格的高等教育,科恩內閣要比以往更重視教育。
如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有5所頂級高中,布蘭卡市更有3所,有的省最頂級的1所都沒有。
這其實也是代表了內陸與首都,文明與野蠻。
以前,布宜諾斯艾利斯人統治著這個國家,所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人都是中央集權派。
這是一個巨大的割裂,但情況已經開始改變。
像布蘭卡中學和布蘭卡第一中學,從成立和改名的那一天起,一直是布蘭卡市傑出人才的搖籃,
這些新式中學的出現削弱了傳統私立貴族學校的文化話語權,最終成為阿根廷中學教育的新主體。
去年阿根廷大學的國內錄取人數在24萬這個規模,國際留學生4萬人,主要來自於周邊國家,小部分歐洲的義大利和西班牙和其他國家。
公立大學收費要低於很多國家,而且提供住宿,吸引了一些留學生的加入,有一些是實在無法達到大學入學標準。
阿根廷目前普通高階中學招生人數在40萬左右,初級中學招生規模在90萬左右,小學招生規模在100萬左右。
職業中學招生20萬左右,職業中學規模持續擴大,未來3年將擴招到30萬規模,為工業化儲備更多勞動力。
改變是從布蘭卡市這個貧窮的港口城市開始的。
是的,這座城市至少在1954年以前都是相當貧窮。
割裂布蘭卡市只是第一步,聖赫塞不能容忍一個省,也就是布省和布市佔據一個國家7成甚至8成以上的工業產值。
去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心化戰略,削弱傳統政治經濟精英,構建多極省份發展模式。
慢慢的省份合併也是為了能讓地方省份有實力壯大起來,這非常有效,差距正在縮小。
從扶持科爾多瓦省,聖菲省,到雷里奧斯省,目前經濟和工業正在擴散,大學教育也在擴散,地方省有了足夠的人口發展經濟和工業,國家才會更加強大。
最近十幾年,阿根廷人口快速增長,簡直震驚世界,比蘇聯還瘋狂。
在內閣的主導下,強大的省份需要進行幫扶落後省份,薩爾塔省,聖克魯斯省,內格羅河省獲得了拉潘帕省的支援,胡胡伊市建立起了布蘭卡大道,奧托市為奧蘭市建立了一個工業區。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負責扶持門多薩省,雷里奧斯省和查科省,如門多薩礦業學院,雷里奧斯大學,查科農業大學等。
布省在支援科連斯特省和聖胡安省的發展。
科爾多瓦,聖菲也在能力範圍內幫扶一些城市,如內烏肯化工大學,薩爾塔大學。
當然,目前也只能在優勢潛力專案上進行支援和支援,國家的主力仍然是工業化,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
布蘭卡市是是阿根廷高中學生學術精英培養的標杆體系,但整體資源沒有布城高。
阿根廷大學大擴招後,大學考試難度一再降低,很多大學根基仍然十分淺薄,為了彌補不足,開始從全球大量招聘大學畢業生當老師。
真正的厲害的高階人才只能按個算,想挖也挖不到,普通老師按百算,只要能給得起待遇還是很多的。
教育部,阿根廷國家工程院,阿根廷科學院進行聯合培養年輕教授,提升科研能力。
何況現在各國的大學畢業生,真的是精英上的精英,比起阿根廷此前擴招的大學畢業生質量還是好上不少的,本國優秀大學生已經被搶光了。
當然,很多大學一開始就是空殼子,老師校長數量加起來也不過只有一兩百人,卻一年能招收一千多名學生,有的大學乾脆邊修教學樓邊招生。
排名後邊的很多學生是水貨,當然老師很多也是水貨,不少老師其實就是有個大學文憑,拿幾本美利堅教材在唸書,啥也不懂的,學生們也很多靠自學。
在阿根廷當老師的工資很高,可以和美利堅持平,吸引很多國家的老師前往阿根廷任教,財政部對大學教師的工資發放非常大方。
唯一好的地方就是大學圖書館的書夠多,只要市面上能買到的書,阿根廷都是按貨輪來買,每年進口的各種理論研究書籍高達兩三千萬本。
阿根廷學歷大批發,但大學生數量還是不夠用。
很多大型工廠對大學生需求非常大,只要是正規文憑,都是一整個班一整個班招走。
最近阿根廷投產的大專案太多了,簡直產生了人才需求大爆炸。
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外阿根廷電子工業大學,剛剛修好的改造的教室不過是刷了一層大白,就開始上課。
積體電路的專業教室,從美利堅挖過來的退休工程師兼任大學教授,讓老年人發光發熱,他們用德州口音講述矽晶圓蝕刻工藝。
很多學生上午還在學積體電路設計,下午就在隔壁的半導體廠房組裝晶片。
阿根廷去年再度新增60所新大學,大學數量增長到228所。
高等教育部被很多人指責教育質量注水,部分新建大學師資薄弱,但支持者認為先有數量,再有質量。
新增的有50所是高等專科學校,用於培養高階技師人才和職業技術人才。
布蘭卡市大學數量達到了45所,布宜諾斯艾利斯則有48所大學。
科爾多瓦市大學數量15所,聖馬丁市13所,門多薩市11所,羅薩里奧市8所,聖菲市8所,薩爾塔市7所。
228所大學中有98所理工類大學,他們精準分工,成為阿根廷追趕世界級研究的主力研發中心。
50所綜合性大學,實力更加強大,多設定了文學系,金融系,商業系,醫學系等系部。
所有大學中,最頂尖的56所研究型重點大學,還會承接各種研究所專案甚至國家級專案。
阿根廷去年選拔派遣了1000名骨幹教師前往英國,法國和德國,義大利,荷蘭,瑞士等國家進修,與歐洲著名大學合作。
阿根廷很多大學從歐洲,美利堅,南洋,印度,蘇聯,東歐,北非,拉美地區招聘各種老師,滿足擴招後的教師需求。
如最近五年,阿根廷大學已經從印度招募了超過1600名年輕碩士,以及220多名博士,還有幾名教授,這些博士直接被委派為教授級別使用。
這些教師的工資是印度本土三到五倍,一般都是簽約長期合同,唯一的麻煩可能就是他們的咖哩味口音和英語發音。
好處就是,阿根廷的研究生體系正在擴大,1965年阿根廷將招生超過18000名碩士和4000名博士。
規模比起大學擴招還是小一些,這些研究生需要真正的精英才能勝任。
排名前20的阿根廷大學都在擴大研究生規模,特別是一些內閣部門旗下的大學。
到1970年阿根廷預計培養60多萬名中高階工程師,徹底扭轉技術依賴歐美局面,全面進入自主研發階段。
每年從高校篩選500名天才大學生,進入阿根廷國家高等技術研究院,阿根廷工程師研究院以及他們下面的五十多個研究所。
研究方向包括鈾濃縮,積體電路,坦克發動機,航空發動機,戰鬥機發動機,導彈技術,衛星技術等前沿技術。
阿根廷科學技術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天才少年胡安·佩雷斯,畢業後沒有去深造,而是進入研究所工作,結果23歲就設計出南美首臺數控機床。
胡安很快獲得科恩內閣的重用,接連突破了幾個大專案的進度,成為國家精密製造總局首席工程師,成為序列僅次於戰略科學家亞當·玻利瓦爾二級後備戰略科學家。
二級後備戰略科學家裡面最著名的就是阿根廷核物理奠基人,阿根廷國家原子能委員會負責人,阿根廷國家核電公司,巴里洛切原子能研究所一把手,已經46歲何塞·巴爾塞羅。
一級戰略科學家仍然只有亞當和譚克博士,香山小組的其餘五人也都是秘密的二級後備戰略科學家,胡安是最近幾年唯一新晉升的戰略科學家。
五人分別負責第五研究院的計算機實驗室,制導控制系統實驗室,高能化學推進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實驗室,材料科學實驗室的工作。
譚克博士主要是名譽地位居多,真正研究能力反而是落後了。
直接主導雷星1型機床專案,有權力呼叫所有軍方實驗室裝置的許可權,可以使用全國軍工資源,免除常規審計程式。
還獲得批准呼叫雷頓汽車廠生產線進行試驗,使阿根廷成為全球第7個掌握全流程數控技術的國家。
數控機床直接服務於彈道導彈的精密部件生產。
作為國寶級天才,胡安的涉密檔案被偽造多份,只有內閣總理大臣和情報局負責人可以檢視,家人也得到保護和重用。
他父親迭戈·佩雷斯直接被提拔成為國家煤礦公司董事,母親伊莎貝爾·莫拉萊斯成為布城一家區圖書館的負責人,每個月發放國家功勳母親津貼。
哥哥卡洛斯·佩雷斯畢業於拉潘帕理工大學,目前被提拔為阿根廷陸軍技術少校,是阿根廷國家軍事科學院的一家裝甲科技實驗室的負責人。
負責改進M58主戰坦克改進版的炮管加工工藝和開發坦克和步戰車火控系統。
妹妹埃琳娜·佩雷斯16歲破解美國杜邦公司尼龍配方,為阿根廷軍靴提供廉價防水材料,獲得了瑪雅化工10萬美金的獎金,每年還獲得5萬美金固定分紅。
直接被保送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材料系學碩博8年連讀,剛上大一就成立琳娜化學材料公司,並獲得科恩財團50萬美金風險投資。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仍然保持了第一大學的地位,只是也有幾所大學開始挑戰,比如阿根廷國家科技大學,就風頭強勁,不僅主導了大量科技研究所專案,還能從天才計劃中提前選拔優秀人才,實力大增。
弟弟米格爾·佩雷斯也很有天賦,是個天才,只是目前剛上初三,就有實力逆向工程德州儀器晶片,已經被很多大學預定保送,布蘭卡理工大學給出的條件是最好的,不僅能呼叫布蘭卡半導體研究所資源,還是積體電路研究所的主力。
布蘭卡理工大學是梅達諾斯區的獨苗,東歐技術學院計劃的帶頭大學,實力穩居布蘭卡理工類大學第一,不僅在鋼鐵,冶金,機械,金屬原料等專業十分出色,重工專業排名阿根廷前三,光是梅達諾斯區就撥款研究經費200萬美金。
自從學校成立,布蘭卡理工就在市裡不受重視,遠離主城區,但梅達諾斯區也沒有什麼高等教育,所以與梅達諾斯區深度繫結,給梅達諾斯鋼鐵廠抱大腿,取得豐碩成果,畢業生一批批送到鋼鐵廠。
現在實力反超過拉潘帕理工大學和拉潘帕科技大學,目前全力研究各種低價晶片,以電子電器,積體電路,計算機研發為突破口,打造了幾個半導體平臺,實現了初步領先,每年畢業半導體專業招生就有500人,暫居阿根廷第一。
梅達諾斯號稱布蘭卡南部小矽谷,一家大學的實力就能與西部矽谷喬伊克矽谷科技城相比。
拉普拉塔電子材料,安第斯半導體,綠洲半導體,奧氏化學公司,港灣半導體材料公司生產本土半導體材料滿足研究和生產需要,這幾個公司都與布蘭卡理工關係密切。
科恩內閣大力推進半導體制造計劃,試圖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
布蘭卡理工因此獲得阿根廷電子工業部的青睞,順利獲得幾個國家級專案,每年獲得的總經費更是達到了恐怖的千萬美金級別,與親兒子阿根廷電子工業大學相當。
妹妹露西婭·佩雷斯在12歲就自制短波電臺監聽英國馬島駐軍通訊,也是小天才。
小妹索菲婭·佩雷斯對生物醫學與神經科學很有興趣,得到阿根廷默克醫藥公司贊助,很有機會考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系,布蘭卡大學醫學系和阿根廷南方大學醫學系也都直接丟擲了橄欖枝,學費全免,高額獎學金碩博連讀,畢業直接就業。
聖赫塞還多次暗示佩雷斯家這樣的基因應該多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