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體

第801章 木衛二勘測報告

就在火星至木衛二的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建造完成後的1個月,由木星至太陽系邊際奧爾特雲的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也進入了施工階段。

該工程段開工後3個月,那艘由火星軍港出發的滿載的大型運輸飛船及50餘艘工程飛船安全抵達奧爾特雲內的預定星域。

1個月後,由奧爾特雲至木星方向的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也由前期的勘測階段正式進入了施工階段。

這也標誌著木星與奧爾特雲之間的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正式開啟了雙向施工模式,該模式將極大地加快施工進度、縮短施工週期。

儘管如此,由於木星與奧爾特雲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達到了7.78億公里,幾乎超過了5.2個天文單位。

所以,以目前的施工進度,該工程段的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通路從建造到正式投入運作將耗時整整15年。

對於這項耗時、耗力的天量工程其建造的真正作用和意義,人類社會中,除了以董奕聰為首的5人所組成的地球權力核心層及總負責人威爾頓外,其他人一概不知。

工程的不透明引起了人類社會各界的普遍擔憂和聲討,激進者更是言辭犀利,矛頭對準了地球聯邦高層,一度引發了人類社會的信任和團結危機。

地球權力核心層對此十分擔憂,他們希望董奕聰能代表他們作出解釋,但董奕聰只向社會各界作了簡短的宣告,宣告也是避重就輕、閃爍其詞,只有一條核心內容被重點提及。

即,此項工程是人類社會賦予威爾頓的最高信任和使命,他有權調動人類社會的一切資源用於“鋪路者”計劃,其他人無權過問,威爾頓也無需解釋,參與者必須無條件、忠實地予以執行。

此外,董奕聰還強調,該計劃將是人類對抗泰伯星人、延續人類文明的終極計劃,威爾頓將成為第一個執劍的終極者。

輿論平息了,雖然人們不明白“鋪路者”計劃的真正目的,但對於它的意義卻有著相同的解讀,一種心照不宣的解讀。

就在木星與奧爾特雲之間的電磁集束運輸器矩陣施工的同時,由木星及木衛二開發署主導、太陽系環境科研局參與論證的木衛二開發與建設工程也進入了全面的施工階段。

太陽系環境科研局前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對木星的第二顆衛星——木衛二進行了詳細的實地勘測和宜居性技術論證,形成了海量的科研資料。

這些資料將為兄弟單位——木星及木衛二開發署,建設、開發這顆被冰層包裹的、蘊含著太陽系最深海洋的衛星提供詳盡的科研資料。

據公開資料,木衛二是一顆被厚厚冰層包裹的巨大水球,是繼地球之外、太陽系內第二顆擁有海洋的星體。

儘管木衛二的大小隻與月球相當,但它的水量卻是地球的兩倍,水量及其充沛。

巨大的木星對木衛二實施了巨大的潮汐力,其強度是地球上地月潮汐力的1000倍,如此強度的潮汐力加熱了木衛二的核心,使得冰層下的海洋保持液態,足以引發海底熱液活動。

也正是這股潮汐力“扯裂”了木衛二的冰面,使得大量較為溫暖的水衝向表面,隨後又遇冷形成壯觀的水蒸氣羽流。

這些水蒸氣羽流與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木衛二冰層受到木星磁場影響下的帶電粒子和帶電塵埃的撞擊,最終形成氫、氧分子。

相對輕的氫逃逸至太空,較重的氧留了下來,因此,在木衛二的上空形成了200千米厚的大氣層。

除了以上基本資料外,太陽系環境科研局還對木衛二的地表進行了詳細的實地勘測,糾正了人們對這顆衛星的原始印象。

普遍認為,木衛二是由75km-100km厚的冰層所包裹的一顆液態海洋星球,但它擁有的海洋並非全球性海洋,在其北半球有一塊麵積大約350萬平方公里的高地。

儘管這塊高地與液態海洋一樣封凍於厚厚的冰川之下,但其海拔高於海平面,是一塊不折不扣的廣闊陸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