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環境科研局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下,實地勘測的資料很快匯總、分析完畢並在該局局長李素佳的努力下,形成了一份長達200多頁的《木衛二勘測報告》。
這份報告對木衛二的地球化改造提供了詳盡的理論依據及頗具建設性的可行性方案。
報告中用詳盡的資料和紮實的理論基礎肯定了木衛二經改造後,是完全具備成為一顆擁有廣闊海洋與陸地及稠密大氣的類地球環境的星體。
木衛二經改造後,一旦成為下一個地球,對人類來說意義非凡,它將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命運及文明走向。
更將是繼火星之後,人類在太陽系另一個能夠繁衍生息的家園。
根據人類與泰伯星人簽署的新版“和平協議”,人類留在火星上的時間只有區區40年,40年後,木衛二或將是人類最為現實的唯一去處。
甚至是唯一的家園。
威爾頓是極力反對人類離開太陽系、進入茫茫太空去尋找下一個地球或宜居之地的代表人物,兩次遠航的失敗,更是堅定了他主張人類一定要立足於太陽系,才能繁衍生息、穩定發展的理念。
於是,“鋪路者”計劃應運而生。
該計劃共分為兩大部分,軍事鬥爭和建設改造。
威爾頓相信,既然泰伯星人能用武力公然撕毀雙方早期簽訂的“和平協議”,迫使人類接受其單方面擬定的所謂新版“和平協議”,那人類也同樣能用武力迫使其簽署有利於人類的新新版“和平協議”。
當然,這場戰爭將是一場決定雙方命運的終極之戰,既然人類視太陽系為唯一家園,那人類已退無可退,只能背水一戰。
要麼亡族滅種、要麼全殲侵略者。
至於“鋪路者”計劃中的軍事鬥爭方面的總體謀略和戰法,目前只存在於威爾頓一人的腦海裡,這將是一個秘密的系統性工程,它將伴隨著該計劃中的另一部分,即建設改造部分展開而展開。
可以理解為,軍事鬥爭將為建設改造保駕護航,同時,後者也是前者實施的必要條件。
建設改造又可分為兩大部分,其中之一就是對木衛二的地球化改造。
得到《木衛二勘測報告》的威爾頓信心大增,因為木衛二地球化改造的可行性,極大地鞏固了“鋪路者”計劃實施的基礎。
毫不誇張地說,地球化的木衛二是該計劃實施的一個必要條件。
因此,對木衛二的地球化改造將成為人類今後數十年的工作重心,與此同時,另一項浩大的工程也將同時展開。
該工程將對太陽系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後,太陽系內將出現二日共存的罕見天象。
這項工程用開天闢地來形容毫不為過,即運用技術手段引發木星內部的氫氦核聚變,使其成為一顆次恆星,也就是褐矮星。
一旦木星成為一顆褐矮星,發光發熱的木星將加熱處於宜居帶的木衛二,屆時,木衛二表面那75km-100km厚的冰層將徹底消融、成為全球性海洋。
太陽系內將再出現一顆擁有廣闊海洋、陸地及濃密大氣的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