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蕩燕雲

第135章 水聖蠱

無定河發源於白于山北麓,名字最早在唐朝就見諸於各種史書記載。唐朝詩人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一語,傳遍了大江南北,被數代文人士子推崇為邊塞詩的經典之作。作為“史證”,證明了曾在無定河發生的殘酷戰爭史實。

無定河在歷史上多次改道,河道變遷頻繁。其流經的地區地形複雜,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淤積,使得河道容易發生變化,難以固定,這也是它被稱為“無定河”的重要原因。無定河也見證了草原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多次較量。無定河恰處在農耕區與草原的臨界地帶,是歷代中原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必爭之地,

公元四零七年,匈奴人赫連勃勃在無定河北岸建成“統萬城”,建立大夏國。後來改名夏州。直到大宋淳化三年,宋軍大將李繼隆攻破夏州,皇帝趙光義為避免党項人依城作亂,下令毀城,就這樣,當年赫連勃勃親自監工打造的統萬城,被宋軍基本拆毀。後來党項人在原有的地基之上,修建了祥佑軍司,成為党項人的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

待得大軍休整之後,迎著熙微的晨光,在寅卯之時,西夏大軍已經踏上了征程。探馬一行前方開路,在與宋軍的探馬照面之時,也避免不了一陣惡戰,零星的小規模戰鬥,在山間不時的響起,隨後又歸於平靜。

李繼遷對此絲毫不管,他心中想:與曾經的奇謀頻出不同,他現在是大軍壓境,要以堂堂正正之師,與宋軍一戰,能以勢壓人,誰會去天天想著以奇致勝。

想到這,李繼遷便又把目光投向了隊伍最中段,那一支人和戰馬全身被黑布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隊伍,別說宋軍的探馬,就算是與之同行的其他党項士兵也不知道這支部隊的情況,之所以搞得如此神秘,為的就是出奇制勝,讓宋軍防不勝防。他心中憧憬的想道:“這一戰,“鐵鷂子”必定名揚天下!”

“啟稟將軍,現已查實,李繼遷新訓練的那支神秘部隊,也在行軍的隊伍中,而且那群騎兵連人帶馬全身包裹著黑布,無法看清其裝備情況!”回營後,探馬向定川寨都指揮使井九稟報道。

井九皺眉點了點頭,待得探馬下去之後,井九向列席的眾將領開口問道:“這李繼遷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諸位將軍可有見解?”

“裝神弄鬼的,党項人就愛如此,我們無需太過關注於此,或許這就是李繼遷的一個陰招,藉此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打其他地方的主意,我們不可不防啊!”團練副使周定邊開口說道。

聽罷周定邊的意見,井九點了點頭,沒有說話,而是又掃了一眼在場的將領,把目光定在了楊雲帆的身上,開口說道:“楊校尉乃將門之後,胸中必有韜略,可否談談你的看法?”

楊雲帆聞言也不扭捏,而是起身一揖,口稱不敢,然後開口說道:“依末將之見,李繼遷今時不同往日了,他如今率領的軍隊足以抗衡我大宋邊軍了,這支神秘部隊,想必就是他的殺手鐧,之所以搞的如此神秘,應該就是為了讓我們沒有防備,在關鍵時刻給予我們致命一擊,我們不可不早做準備!”

周定邊聽罷用眼角瞟了一眼楊雲帆,冷笑一聲,沒有言語。而井九則是點點頭,把目光投到了木桌上的敵我態勢圖之上,思索著什麼。

“軍情已經傳遞給周邊各軍寨,涇源路都總管江大人已經給各堡寨下達了軍令,全力抗擊党項人,力爭與敵人決戰於邊境線之上,不可使党項人流竄到其他州郡!其他方向可以不用擔心,我等只需專注眼前之敵便可!”井九開口說道。

待得軍議散後,楊雲帆找到井九,上前開口耳語了一陣,井九先是皺眉然後又是眼前一亮,又沉思一陣,開口詢問具體事宜,隨後便安排楊雲帆去著手操作。

夜色如墨,幾匹戰馬在定川寨馬館之中被牽出,楊雲帆、白瑩瑩和葉禮三人皆是一人黑色夜行衣打扮,各自騎乘戰馬,人銜枚,馬裹蹄,消失在漆黑的夜色裡。

自從楊雲帆奪得党項戰馬之後,白瑩瑩便在楊雲帆的力勸之下,不情願的練習起了騎馬,並且在熟悉了技巧之後,喜歡上了騎馬縱橫馳騁的感覺,幾天下來,馬術也變的十分精湛。

靜靜流淌的無定河河水,在清冷的月光之下,泛著點點的銀光,無聲的默默的,滋養著大地上的生靈,為貧瘠乾旱的西北土地,帶來了一摸綠色。

三人在遠處停下,下馬後把馬匹隱藏在山坡的背面,步行來到河邊,在觀察了四周的情況之後,楊雲帆衝著白瑩瑩點了點頭,只見白瑩瑩從袖口拿出一個碧玉瓷瓶,拔掉瓶口的木塞之後,彎腰將瓶口對準了河水倒下,只見從瓶內流出如木膠一般的透明濃稠液體,流入河水中之後,迅速的猶如油脂一般在水中散開。在月光下彷彿看到了無數細小的蟲子在水中蠕動,看的楊雲帆和葉禮一陣頭皮發麻。

回來的路上,葉禮終於把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他開口說道:“白姑娘,這“水聖蠱”不會被河水沖走吧?我見那無定河雖河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河底暗流湧動,這些細小的蠱蟲,會不會被河水衝向下游?”

“葉師兄多慮了,這“水聖蠱”雖小,但是每條蠱蟲上面都有數十條觸手,能牢牢的附著在任何一個固定物體上的,只要蠱母在手,每一條蠱蟲都會聽從蠱母的指令,不會隨意遊走的。”白瑩瑩開口解釋道。

“那會不會被党項人發覺水中的蠱蟲,從而引起他們的警覺?要知道,党項人中也不乏薩滿巫師之類的高手,”楊雲帆擔心的開口問道。

天下三家宋遼夏,都有自己精通占卜巫蠱之類的高手,宋人這邊的苗疆蠱師及司天監的堪輿大師自不必多說,遼國的天陰教、西夏的拜火教都不可小覷,況且,遊牧民族對於行軍占卜之事的看中,更甚於中原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