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霽後的第二夜,月色如洗。太和書院“鏡心”井底,赤鱗小魚忽然齊刷刷浮出水面,脊背上的“稷”字烙痕同時泛起幽藍冷光,像一串被同時點燃的磷火。值守弟子驚呼未落,井壁南側的第十三塊“稷磚”自行鬆動,磚後暗格彈出一枚薄如蟬翼的血色銅葉,葉脈裡竟有細小篆文流動。
“魘非夢,縫非生;欲裂籠,先裂心。”
銅葉背面,是一滴尚未乾涸的血,觸之滾燙,似才離人體。
訊息傳到藏書樓時,夏澤正與魯空子對弈。棋盤上,“魘”字棋子已行至天元,與“縫”字棋子形成詭異共生之局。魯空子凝視銅葉,忽以指尖蘸血,在棋盤空白處補完最後一句——
“三更鼓未響,魘自北郊來。”
子時,北郊三十里,廢烽臺。
殘雪覆地,舊日烽火臺基座早被玄武衛拆作磚窯,此刻卻有一道瘦削紅影獨立其上。月光照出那人半張臉——左臉溫潤如玉,右臉卻覆著一張青銅鬼面,鬼面嘴角裂至耳根,似哭似笑。他左手託一盞人皮燈籠,燈籠裡跳動的不是火,而是一顆顆細小的心臟,每一顆都連著半縷人魂,發出嬰兒般細弱啼哭。
“魘”輕嘆,燈籠微傾,哭聲頓止。
“主上。”黑衣影衛自暗處浮現,雙手奉上一件物事——
那是一副殘缺的棋盤,烏木為底,卻被人以指力生生摳去一半格子,剩餘格子裡嵌滿碎骨,骨面刻著“稷”字,血跡新舊交疊。棋盤邊緣,一行血字尚未乾透:
“以骨為子,以血為河,破籠者終成籠。”
魘以指尖輕叩棋盤,碎骨竟自行移動,拼出一幅簡筆王城圖,裂縫處赫然標著“鏡心”二字。棋盤背面,則是一張更細密的網——網心寫著“夏澤”,每一根網線末端,皆繫著一枚細小鈴舌,鈴舌無風自動,發出極輕卻刺耳的“叮”。
“他築籠,我織網。”魘低笑,聲音溫柔得像在哄孩子入睡,“看是他籠先漏風,還是我網先收線。”
同一刻,太和書院。
夏澤立於“鏡心”井沿,指腹摩挲第十三塊鬆動的稷磚。磚後暗格已空,卻留一縷極淡的香氣——曼陀羅、罌粟、斷腸草,再熟悉不過的“醉浮生”。蘇妲己悄然而至,指尖拈起一縷殘灰:“他來過,且未走。”
話音未落,井底赤鱗小魚忽然全部下沉,水面映出一道扭曲紅影——魘不知何時已立於井沿另一側,人皮燈籠低垂,燈籠裡心臟跳動聲與井壁迴音重疊,竟似千萬人同時低語。
“夏祭酒,”魘微微欠身,語調恭敬得近乎詭異,“特來賀你新籠落成。”
夏澤不語,只抬手,竹杖輕點井沿,水面頓時平靜如鏡。魘卻笑了,將燈籠遞到他面前:“借你一縷光,照我最後一程。”
燈籠裡心臟忽然齊聲尖叫,化作血霧炸開。血霧中,一幅更清晰的王城圖浮現——圖上有三條紅線,一條自北郊烽臺起,穿太和書院,直抵“鏡心”;一條自東城水門起,沿潛龍溝,隱入王城根下;第三條最短,卻最鋒利,自魯王宮殘闕起,一筆刺向夏澤心口。
魘的聲音混在血霧裡,輕得像一聲嘆息:
“三線合一,籠破人亡。”
血霧未散,魘已消失,只餘燈籠殘骸在井沿燃燒,火焰呈詭異的青藍色,照出井壁上無數細小裂縫,裂縫裡滲出暗紅,像一條條正在甦醒的血管。
深夜,稷下藏書樓。
魯空子獨坐燈下,面前擺著那副殘缺棋盤。棋盤碎骨自行移動,最終定格成一幅“死局”——黑子將白子團團圍住,白子僅剩一“眼”,而“眼”的位置,赫然是魯空子心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