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鬥

第33章 苦幹

吭愣——

土層中,一道金石相擊的聲響,尤為清晰。

我心中突然生出一種強烈的預感:不是普通的石頭!

我立即胡亂鏟了兩下,一塊方方正正、臉盆大小的青石條,便出現在頭燈的輝映之下。

有字!

而且很多,都是右起書寫。

如“炳朱總佰日肆拾月捌”、“靈靈照馬營州定”、“燁鄭餘軍日貳廿月捌”……

這些字跡並非刻字,而是直接用墨水書寫的,內容基本都是日期加身份資訊。

一看見這玩意,我手都哆嗦了。

因為前些天,我剛好看過《風雪定陵》,類似的物件,發掘定陵的時候也出現過。

所以這是什麼?

這就相當於當年修建陵墓時的考勤簽到表!

考勤表值錢麼?

不值錢。

但它的出現,足以證明“敕建陵墓”這一說法是真的,因為上面雜七雜八的“百總”、“軍餘”、“定州營”這些名詞,說的都是軍職軍營,因為當時修墓的主力,是直接從班軍之中抽調的!

馮爺看後,也是激動的一拍大腿,說辭跟我理解的差不多。

長海叔興奮道:“繼續往前打麼?”

馮爺考慮了片刻,說先打探針,取土檢視土樣,同時他叫我通知周伶,說工程量可能會很大,最好直接打“根據地”!

盜墓行裡,根據地屬於大墓標配,因為短時間內完不了工,需要將地表做好偽裝,以防被人發現。

山上的根據地相對好做,盜洞掩蓋好,白天再找兩個人在四周看著就行了。

換成村莊或城鎮,一個完美的根據地少說要準備幾個月,比如開小賣部、建大棚、開沙場、挖魚塘、開飯店甚至建酒店也是有的(最後這一項真不是吹牛逼,而且還不是個例,但具體是哪,我不敢說)。

當時我們是這麼幹的。

由於窪地都是荊棘,我們就找了塊對應口徑的三合板,上面蓋好浮土,然後再插上一些枯枝,這樣蓋在洞口,只要不走到兩米以內,根本發現不了。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

散土!

這他媽都怪小平頭,他為了秀操作,把盜洞直徑拓寬到比洗衣盆還大!

以至於六米深的盜洞,倒上來的土足有五方多。

當時我又發揮小聰明,提議直接捅進盜洞裡,畢竟下邊空間大,放五十方也不成問題。

然而這次不靈了。

馮爺說“二階段”盜洞還指不定要搞出多少土來,地宮空間要省著用。

目前時間還算寬裕,最好把土弄到山谷外頭,倒進水庫裡。

這是個好辦法。

剛過完年,夜深人靜,水庫也沒人看著,沿著水庫邊緣一倒,不會留下一點痕跡。

但有一個問題——工作量極其巨大。

五六方土不多,可是我們沒有小推車!

有的話我一個人就辦了。

所以最後我們是純靠橡皮桶,一點點往外送的,就那種工地裝水泥的橡皮桶,有混過工地的朋友,肯定明白這任務量有多大。

一方土,那就是整整四十桶!

進出山谷兩公里,一次只能帶兩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