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鬥

第33章 苦幹

那天晚上,真是把我們幾個累到幾乎吐血。

為了保證天亮之前運完,墓裡只留馮爺和長海叔兩人,地面上包括黃波在內,我們五個人一刻沒停,連跑帶顛的足足幹到了凌晨四點,但最後卻還是剩下一方多,無奈捅進了盜洞裡。

說真的,那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累的一次!

天亮後回到青州市區,我們連飯都沒吃,紛紛扎進房間呼呼大睡。

我醒的最早,中午就醒了。

因為郝潤給我打電話了。

這姑娘說精不精,說傻不傻,一個勁兒問我前天傍晚怎麼回事兒,好不容易糊弄過去,她又問我在哪裡,問我為啥不給她打電話……總之就是各種問題各種問,估計是雙胞胎不疼了……

到了晚上,為了加快進度,我們九點就上了山。

當時我們的操作流程是:按原始朝向挖盜洞,每挖一米,就分別向左、右、下以及夾角的五個方向打探孔,要打到見生土為止,平均下來,每個探孔深度都超過了八米。

盜洞空間狹小,套管只能一截一截上,再一截一截拆,非常麻煩。

此外橫向下針的費力程度,是呈幾何倍數增加的,這就導致進度很慢,一晚上只能推進不到四米。

不過慢也有慢的好處。

一是我們有時間對盜洞進行整體加固。

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橫井極不穩定,如果長時間不進行加固,塌方是必然的,再加上是回填土,一旦塌方,基本就是一塌到底。

別忘了,這可不是地表,是六米深的地下!

要是突然塌了,那就直接多燒點紙錢,賄賂賄賂地府人員,爭取早點投胎算了,運氣好的話,沒準還能跟老太監做同學。

所以必須進行加固。

這裡我又學到了。

加固盜洞,最巧妙的組合,是荊條排子加木板再加16mm的螺紋鋼,穩固性好,而且效率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組合只適用於北方地區,因為北方乾燥,土壤溼度不像南方那麼大。

而且木板最好別是脆弱的楊木,得是有年頭兒的松木才行。

可效率再高,那也是不少東西。

畢竟盜洞長,工程量擺在那,最後都是我們披星戴月,一趟趟背進來的。

所以我感覺我們也不算純粹的不勞而獲……

至於第二點,就是我發現馮爺確實很專業,於是我就厚著臉皮,各種跟在他屁股後頭偷師。

他也不藏著,給我講了很多東西,除了盜墓技巧,還有行業秘聞、江湖規矩、古玩鑑別等等。

雖然大都淺嘗輒止,但好在時間充裕,他講的很系統化,仍然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識面。

這就導致我對他的印象又變好了一些。

跟建新哥聊天的時候,也不再偷偷喊他老登了。

大的進展出現在第四天。

凌晨一點半,二階段盜洞打了九米左右,我們眼前出現了夯土。

而且不是簡單的夯土。

是那種紋理分明,夯填結合的夯築層。

而且夯土和回填土的交接面,還出現了木炭和石灰。

這種結構,無論哪朝哪代,都是非皇親貴胄不可有,再結合之前盜洞中打過的所有探孔,可以得知夯築層外側,有一個深度超過十四米、直徑超過十八米的巨型回填坑!

這讓我們越發好奇了。

墓主人究竟是個什麼人物?竟配得上如此規模的大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