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降龍掌,可蕭峰的降龍掌卻比歷代丐幫幫主的降龍掌更為剛猛無儔,越是瀕臨絕境,越是能激發出無窮的戰力,這便是蕭峰的武道意境。
段譽同樣是將自身所學融於所悟的意境中,從而有了王劍、儒劍、佛劍三劍。
說是三劍,實則劍無定型,用的還是六脈神劍的六路劍氣,卻遠比原本的六脈神劍更為奇絕。
這或許就是段譽所賦予六脈神劍的高度,超出六脈神劍本身的界限。
“獨孤公子,為何你不出劍?”
段譽蹙眉喊道。
此時的獨孤劍眸光深邃,面對他的六脈神劍劍氣只是防守,連個反擊都無,更不要說使出萬劍歸宗的劍法。
“還差一些。”
獨孤劍道。
段譽的成長足以讓他欣喜,不過獨孤劍卻總覺得差了一點,只是差在哪裡又是說不出個準處。
這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感應,像是獨孤劍每每使出劍法時,都會有一種身體中的每一處血脈都在歡騰的感覺,卻始終都找不到緣由。
隱隱之中覺得與身上的劍痕有著聯絡,又無法徹底證實這一想法。
“獨孤公子,段某的劍法還差在哪裡?”
段譽誠然問道。
對於獨孤劍的劍法,段譽早已心悅誠服,自是不會懷疑獨孤劍的話。
“並不是你。”
獨孤劍搖頭。
就在段譽又激出一道無形劍氣之時,獨孤劍不退不避,任憑著無形劍氣朝自己疾射而來。
眼見著霸道無雙的劍氣從獨孤劍的肩頭射入,帶起一道鮮紅的血色,獨孤劍這才大笑起來:“原來如此!”
獨孤劍極少笑過,彷彿世上並無什麼值得他開心暢意的事情,然而被段譽的無形劍氣傷及,卻是放聲大笑。
曾經獨孤劍以為自己身上的劍痕只是單純的傷疤,直至到來天龍世界後,自己莫名有了頓悟劍法真意的異能,又在數次使出劍法的時候,隱隱發覺身體各處的劍痕似有不同。
如今被段譽的劍氣又是刻上一條鮮紅的傷口,獨孤劍這才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劍意。
每一條疤痕都是一種劍法,更是蘊含著一縷劍氣劍意,也正是身上有著無數種劍法,獨孤劍這才有了對劍法的領悟能力。
試問天龍世界的劍法,又如何能夠比得上風雲世界的劍法!
然而真正的劍意不該只有劍法,也該有持劍之人的劍意,故而在以往時候,獨孤劍都無法真正知曉劍痕的奇妙。
也只有遇上段譽的王道之劍,這才讓獨孤劍切身感受到劍痕上的劍意。
只是以獨孤劍此時的劍道境界,依舊無法引出身上劍痕的劍意,唯有段譽方才刻上的一劍,才是獨孤劍真正能夠吸納融合的劍法。
他不需要六脈神劍的劍譜,因為六脈神劍已經在他的身上。
“你還有兩劍?”
獨孤劍問道。
“是。”
段譽點了點頭。
“不錯。”
獨孤劍再無二話,一道無形劍氣同樣射向段譽。
與段譽的王道之劍一樣,這一道無形劍氣亦是霸道無雙,與段譽方才的劍氣如出一轍。
“這是我的劍?”
段譽驚然大喊,他想過無數種獨孤劍出劍的可能,唯獨沒想過獨孤劍會以他自己的劍去對付他。
這不是慕容家的斗轉星移,而是獨孤劍學了他的劍,甚至於連他所悟的劍道意境也一併學了去。
“這確實是你的劍。”
獨孤劍沒有隱瞞,徑直說道:“萬劍歸宗,鯨吞天下劍意。”
此時在獨孤劍的丹田氣海中,一柄小劍正懸於其上,段譽的劍道意境本無實質,卻被獨孤劍化為一柄實體的小劍。
像是劍界中的無數劍山,這柄小劍此時正散發著刺眼又霸絕的紅色光彩。
只不過這柄小劍並不完整,段譽真正的劍道意境應該是三彩同輝,對應段譽所悟的三劍。
既是知道萬劍歸宗的另一重效用,獨孤劍也不需要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段譽的劍意。
四五道,七八道,十數道劍氣透體而出,正是段譽的王道之劍,紛紛射向段譽本人。
也難怪當初獨孤劍不圖六脈神劍的劍譜,非要段譽自己的六脈神劍。
段譽此時也不再管自己的劍為何會被獨孤劍學了去,指尖又是接連發出不同的劍氣。
然而面臨為數眾多的劍氣,段譽也是難以抵擋,無奈中只能劍勢一變,用出另一劍意的劍法來。
“不錯!這小子的劍意有著儒家的聖道,又有佛家的慈悲,倒也符合逍遙派精於百家的真諦。”
李秋水本就看段譽長得俊逸心生好感,如今又見段譽所出的劍氣各有不同,將儒家與佛家的精義也融於其中,更是滿意段譽的表現。
不同於王道之劍的霸絕,段譽接連發出的劍氣少了一開始的霸道,多了一分順應陰陽的變化。
《漢書·藝文志》有云:“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儒家所行也不是什麼酸儒腐學,而是內聖而外王,聖者上承天命,下應萬民,立而道生,仁而有序。
《孟子》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故而這儒道之劍似有天時地利的加持,空間上的空氣壁障不再是阻礙,而是成就這一劍的助力。
反觀佛道之劍又有不同,佛家雖有怒目降魔,卻是降而不殺。故而佛道之劍勢威力重,卻盡是將襲來的劍氣擊散,便再也不進分毫。
段譽的三劍接連使來,無形中又結合成一個整體。
像是北冥神功吸納他人的內力為己用,段譽三劍連出,不只是消弭獨孤劍所出的劍氣,更是裹挾著尚未消弭的劍氣,尤為霸道無雙的朝獨孤劍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