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334章 臨終疏

隨著女眷們的離去,家宴也隨之罷席。

就連精力旺盛的小去疾,都因吃飽了犯困被王元姬帶去休憩了。

偌大的演武場,就剩下夏侯惠與燕地部曲們飲酒話談,追憶著昔日在遼東時的征戰趣事。

丁謐在這個時候歸府。

之所以他沒有參與家宴,是因為夏侯惠昨日被天子曹叡特地叮囑不可上表諫言後,便讓他在外留意今日廟堂上將詔布什麼事情了。

他帶回來的訊息頗為震撼。

饒是兩世為人、早就做到刀刃加身色不改的夏侯惠,聽聞後猶不免嘴巴微張、滿目不可置信。

或是說,哪怕是丁謐帶回來的訊息是天子曹叡剛剛崩殂了,他都不會如此震驚。

因為曹叡要封禪泰山!

且這不是召集公卿百官商議,而是通知!

直接詔令侍中高堂隆撰定相關禮儀、太常等官署籌備相關物資了。

更令夏侯惠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可遺臭萬年的荒誕決定,竟然是蔣濟在太和年間慫恿的!

沒錯,就是太和。

曹叡即位後第一個、只用了六年的年號。

那時候才二十歲出頭的曹叡,臉皮還是很嫩的,以“聞濟斯言,使吾汗出流足”之言駁回了蔣濟的上疏。

但過了近十年的如今,不知道為何的,他忽然就覺得自己能去封禪了。

至少夏侯惠想不出原因來。

他能理解,身為權色唾手可得的帝王,最是嚮往文治武功、最是在乎身後名,但也不能瞎折騰不是?

想泰山封禪,也得拿先前曾封禪的帝皇對照下自己吧?

秦皇漢武雖然不乏殘暴之名,但他們一個橫掃六國、號始皇譽為祖龍;一個將國家疆域擴張了一倍、鑄就漢家脊骨,以功封禪足足有餘。

光武劉秀就更不必說了。

打仗時上天扔顆隕石助戰,逃跑時大地讓河流結冰鋪路,他去封禪祭告天地,猶如閒來去給上天報個平安。

就算後來有湊熱鬧之嫌的漢章帝、漢安帝這兩位,至少人家也是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啊!

都沒有滅蜀吞吳的曹叡,有什麼資格封禪呢?

就算將曹操與曹丕也加上,祖孫三代綁在一起都不夠格啊!

報天之功為封,報地之功為禪。

曹叡到了泰山之後要報什麼功、能報什麼功?

難不成,是打算向上天申訴秦嶺難越、向大地控訴長江難渡嗎?

人貴有自知之明。

沒本事就不要瞎折騰。

這馬上就要入冬了,竟還想著興師動眾去封禪?如此作為,既讓自己淪為千古笑柄,還玷汙了泰山的神聖清白,何苦去害己害“山”呢?

好好呆在宮內與數千秀女變著花樣玩遊戲,不快活嗎?

忍不住在心中瘋狂詆譭、嘲諷天子曹叡的夏侯惠,也不由對蔣濟有所改觀——雖然他有貪墨之鄙,但也有敢言之名,可謂魏室骨鯁之臣。而今看來,他能與指著洛水放屁的司馬懿交情莫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書房內,持續了好久的落針可聞。

轉述完訊息的丁謐,看著夏侯惠臉上的神情變化,最終還是忍不住打破了寂靜。

“稚權,此事天子心意已決,昨日又特地叮囑過你,你萬不可意氣用事啊!”

他的語氣中不乏憂慮。

沒辦法。

彼此的秉性都太瞭解了,他覺得夏侯惠會忍不住。

但他這次猜錯了。

“唉,彥靖且寬心。我既在陛下當前許諾不上表勸諫,斷不會出爾反爾。”

嘆了口氣,意興闌珊的夏侯惠作答。

當真?

丁謐卻是猶不信,側頭打量著他,似是試圖從他臉色中尋出敷衍的跡象來。

也讓夏侯惠有些不耐,蹙眉而道,“莫非,還須我指天作誓,方能讓彥靖寬心不成?”

“那倒不用,不用。”

終於寬心的丁謐連連擺手,還作謔言道,“不過,若稚權執意為之,我也是樂意見證的。”

夏侯惠當然不會發誓。

而是扔下一句“方才多飲睏乏,且去歇息”便離開了書房。

因為在他塵封的記憶中,歷史上玷汙泰山神聖之人,應是更後來的趙某人才對,沒記得曹叡也曾有封禪這回事啊~

是什麼緣故,讓曹叡打消了心意呢?

這個問題高堂隆有答案。

是他阻止了曹叡,辦法是用自己的命。

為了不讓他所忠貞的魏室迎來汙點,他用命將這個汙點帶走了。

天子曹叡聽聞他病故的訊息,哀痛之餘還如此嘆息道,“天不欲成吾事,高堂生舍我亡也。”

封禪泰山之念,是他在遼東公孫覆滅時有的。

只不過那時候大戰方歇、國庫見底;戰後遷徙的遼東百姓又不少安置在青州與徐州,沿途郡縣也不能再徵發徭役,故而他暫不做想。

待到今歲,洛陽典農部以及京畿各地的清查,讓庫府頗有盈餘,他心意復萌,卻不料掌宗廟禮儀的太常和洽病故,他不得不暫緩心思。

如今封禪的詔令才剛頒佈數日,主事的高堂隆卻又病故了。

數次變故下來,也終於讓他死了心,覺得這是上天在示警,讓他莫要去打擾泰山。

而且他如今的心思,全在高堂隆臨終的口述上疏內容上。

高堂隆著重提了一件事。

在黃初年間,有口爪胸赤的異類之鳥育長在燕巢裡,徵兆著魏室有鷹揚之臣禍起蕭牆、鳩佔鵲巢之危。故而他建議,當放寬對宗室諸王公的管束,擇選賢良忠貞的王公,賜授他們在封地內建立軍隊的權力,以捍衛魏室社稷。

禍起蕭牆、鳩佔鵲巢.......

這讓曹叡再度想起了,早年曾兩次夢到“魏闕”之事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