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342章 二年始

歲月奔流,不捨晝夜。

於不知覺中,景初二年已然悄然來臨。

天子曹叡在祭告太廟後,以討高句麗與韓濊各部的詔令,拉開新歲的序幕。

詔令內容極為強勢,完美詮釋了“雖遠必誅”。

一者,是將高句麗王位宮、韓濊不耐侯列入必誅之選,不予彼等投降的機會。

並告戒與高句麗接壤的扶餘國、肅慎國與不服王化的雜胡部落、不曾與韓濊不耐侯共起並侵犯過遼東的海東各部落番邑,膽敢以物資或奴從襄助彼者,魏國必將之滅國夷族。

另一者,則是首次詔布了海東都護府的疆域。

提前將高句麗與韓濊等部落疆域,悉數劃分魏國郡縣,並以郡守之位虛懸,來勉勵各參戰兵將僚佐奮勇殺敵。

出兵的規模也很可觀。

除卻早就定下的兩路主將、副職以及幽州邊軍各部與青州水師之外,還徵調了附魏烏桓、鮮卑部落勇士合計五千騎參戰;特許志在報國的布衣白身者、以期贖身的囚徒罪犯與士家自薦行伍;並設定戰事轉運署,以軍市與受爵號召商賈輸運糧秣物資。

大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

不過,宦官剛詔書剛宣讀完畢,還是有個別朝臣提出了異議的。

並非是以賊吳逆蜀猶存、不應將軍費大舉損耗在海東這種蠻荒之地為由,勸阻天子曹叡收回心意。

因為吳蜀這幾年應不會有大舉入寇的可能了。

巴蜀不必說。

雖然蔣琬升遷為大將軍當政也好幾年了,但受到先前冤殺魏延之事的影響,如今蜀國有資格統領數萬大軍的人,不曾有機會證明過自己的能力;而有能力的人,也沒有資格執掌舉國之兵。在夷陵之戰的前車之鑑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蜀國都不會堵上國運北伐了。

賊吳倒是國力猶存、將率不缺。

但就在去歲末時,鄱陽郡民吳遽因為抵制中郎將的(強制)募兵,遂殺官聚眾而反,在吳國反應過來之前接連攻下數縣,亦讓豫章、廬陵二郡看到機會,起而響應。

三郡皆反、切斷吳地與荊州的連通的情況下,吳國君臣安內都來不及,自然不會趁著魏國征討海東而出兵入寇的。

是故,個別朝臣的異議,是討伐詔令太過於嚴厲了。

不僅杜絕了他們投降的可能,還提前設定郡縣,如此會誘發整個海東同仇敵愾、一併對抗魏國兵鋒的。

算是為了戰事更加順利的考慮罷。

所以天子曹叡沒有降罪之心,也沒有親自解惑,而是目視班列最首的太尉司馬懿,發問到,“司馬公以為如何?”

“老臣竊以為,陛下之詔書精妙絕倫、辭句無不妥當之處!”

司馬懿是這樣作答的。

且不等天子曹叡復催聲,便又滿臉慨然,為不明就裡的朝臣解惑道,“老臣斗膽揣測,竊以為陛下之意,乃效仿昔日武帝渭水之戰也。”

“昔日,韓遂、馬超等據關西而反,武帝將兵討之。每每關西一部兵馬增至,武帝必欣喜,待破賊之後,諸將問武帝其故,武帝以‘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徵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之言解惑。”

“今陛下之意,如是也。彼高句麗、韓濊各部之地荒蠻多山,道深且遠,若各守其地,則我魏國大軍欲平之,不知耗費多少時日。如此,不若聚彼之眾,兼使號令不一,以圖畢其功於一役也。”

“再者,高句麗與韓濊蕞爾小國,不知禮儀,皆蠻民胡虜沐猴而冠,先前竟犯我魏國之境、殘戮吏民,由此可知彼乃恣睢之輩也。若不使彼等見識上國兵威,則大軍至彼降、大軍罷歸則彼叛,難宣王化也。故可謂之,陛下此舉實為高瞻遠矚、杜絕戰後之亂也。”

一番口若懸河下來,朝堂之上再無異議,皆頌天子聖明。

詔令遂行。

春二月,出任毌丘儉副職的曹肇,赴任北去。

天子曹叡以少小親近之誼,親自在北邙山莊園設宴踐行,且召夏侯獻、夏侯惠與曹爽等一併與宴。

他應是出於讓諸夏侯曹和睦的心思罷。

但奈何眾人早就貌合神離了。

宴席之上,身為焦點的曹肇倒是對夏侯惠很是熱情。

不僅對天子曹叡聲稱,自己之才遜於夏侯惠多矣,還頻繁舉盞邀夏侯惠共飲。

惹得夏侯惠心中好多煩躁。

因為他知道曹肇的言不由衷,以及意之所圖。

彼無非是想在天子曹叡面前作恭順謙虛態,以及不想夏侯惠從中作梗——隨他北去幽州的一千步騎,乃是左駿伯與阿羅槃兩部。

皆與夏侯惠關係匪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