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第343章 二年中

仲夏五月,京師洛陽郊野外草木欣榮,一副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景象。

自遼東傳歸來的戰報,也令朝野欣然鼓舞。

初夏四月時,親自率領萬餘精兵與附魏烏桓、鮮卑部落五千騎的毌丘儉,東出玄菟郡討高句麗。

早就得悉訊息的高句麗王位宮,聚集國內精銳步騎兩萬、徵詔僕從部落勇士六千餘,於沸流水河谷據險迎戰。

不得不說,位宮勇氣可嘉。

以為己方熟悉地形、佔據地利,並且以眾擊寡而優勢在我。

但在鬥械精良、因千里覓封侯而士氣高昂的魏軍面前,卻是不堪一擊。

是戰,高句麗軍臨陣被殺萬餘、遁入山林不知其蹤者不知幾多。位宮遂敗走梁口,甫收攏潰兵罷,魏軍乘勝追擊至,不得已復戰,然後再次一敗塗地。僅剩下千餘騎,護著位宮逃向東沃沮避難去了。

這次,毌丘儉並沒有追擊。

而是讓玄菟太守王頎以本部留駐梁口,在休整之餘順勢安撫已然佔據之地的百姓、蕩平餘寇以及不臣者,為日後復進軍追討開闢運糧秣的糧道。

自身則是引主力折南,奔赴高句麗的國都丸都山城。

打算先襲破其都城來瓦解高句麗臣民、僕從部落的意志,再去將高句麗王室給夷滅。

討韓濊各部的夏侯霸這一路,進展也頗為順利。

源於毌丘儉從玄菟郡出兵的關係,夏侯霸可動用的兵力惟有遼東、樂浪與帶方三郡,加上白身從徵等雜七雜八的人馬,也才堪堪八千步騎。

但也夠用了。

因為有青州水師以及商賈轉輸糧秣輜重、無憂補給的便利,夏侯霸的作戰方式十分大膽,頗有幾分其父夏侯淵“兵貴神速”的作風。

乃是讓樂浪與帶方二郡太守劉茂、弓遵各領兩千兵卒南下,威懾三韓(馬韓、馬韓、辰韓、弁韓)部族,絕韓濊不耐侯之援。

自身則是帶著四千步騎輕裝東去,直奔不耐城(今CX江原道安邊郡)。

如此直搗黃龍的做法是很危險的。

要知道,不耐城位於半島的東海岸,不耐侯只需要堅壁清野、高壘深溝以待,就能讓尋戰不得的魏軍糧秣難繼、自潰而敗了。

原本夏侯霸也有這個憂慮。

平生第一次被委命征討重任,他可不想因為一次任性恣意,而讓往後餘生都無緣沙場建功。

但他還是被說服了。

在戰前計議時,提出這個戰略的諸葛誕與王濬,都敢以性命擔保,信誓旦旦的聲稱韓濊不耐侯必然會出來與魏軍野戰。

緣由很簡單。

夾在高句麗與三韓之間的濊貊各部族,素來各自為政,連聯盟都稱不上。

韓濊不耐侯也只是其中實力最大的部落而已。

如此情況下,先前被高句麗說動侵擾魏國疆域、引發魏軍前來報復的不耐侯,若是龜縮在自己領地內不敢出來迎戰,讓沿途的其他濊貊各部族承受戰火.......試問,那些這些濊貊各部族的酋耆將如何作為呢?

答案不言而喻。

自然是順應天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糾集部族勇士為魏軍前驅。

屆時,不愁糧秣補給的魏軍,以熟悉地形的濊貊部族為嚮導,不耐城還能守得住?

所以,韓濊不耐侯的最佳選擇,是拿出誓死抵抗的姿態,以同族同源為樞紐、保境安民為名義,號召所有部族隨他一起抵抗外敵才對。

退一步來說,即使不耐侯昏聵不智且膽小如鼠,就是龜縮城內不出,魏軍也不需要擔心糧秣補給啊~

沿途那麼多實力微弱的濊貊部族,以戰養戰很難嗎?

至於,僅僅四千步騎的魏軍在長途跋涉後,會不會就因為師老兵疲、敵眾我寡而在野戰中敗北了.......

這點所有魏國兵將都不擔心。

前漢擊匈奴,一漢當五胡;前朝擊鮮卑,一漢當三胡。

區區濊貊部族拼湊聯軍的戰力,還不值得魏軍兵將擔憂敵眾我寡。

事實也是如此。

韓濊不耐侯的選擇是奮力一搏。

盡起境內之兵,以名義與重利號召濊貊各部族組建聯軍,合計一萬二千步騎前來迎擊魏軍。

兩軍相遇於臨津水。

夏侯霸激勵將士曰:“今出國門矣,走必死,進則生。眾將士且隨我踏平賊敵,以獲廟堂封功蔭子!”

乃以公孫毅、魏舒領騎兵分列左右掠陣,自為鋒矢引步卒殺入敵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