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祈願池

第101章

正如有人吐槽四九城的冬天太冷,宗言其實也很不喜歡港島的冬天。

別看他偷渡過來已經三個多月,卻依舊沒有適應南方的天氣。

尤其是冬天,前一天還穿著短袖閒逛,第二天氣溫就驟降十多度,那種溼冷令他渾身上下的骨頭都不舒服。

當然,本地人,乃至很多新居民對此適應良好,大概只有少數如他般從更北邊過來的才會有此感觸。

而更令他不爽的是,這年代港島的雨實在多,今天就是,他進藥鋪時明明豔陽高照,結果藥材都沒包好,窗外的雨水就連成線了。

“小師父如果著急回去,可以先用我這裡備的雨傘。”藥鋪老掌櫃撐著小眼鏡:“如果不急,就跟老朽一起喝杯茶再說,放心,這雨下不長。”

不得不說,現在的港島買賣人很有服務意識,還沒有幾十年後那些騷操作,不會因為你操著哪裡的口音,身上的衣服如何就看人下菜碟。

相比起來,這時代四九城服務業的態度,除了幾家有名的老店稍好些,其餘簡直一言難盡,那“不許隨意毆打顧客”的警告可不是白給的。

當然,也和他幾次在這家藥鋪買不少藥材有關。

而他一身僧袍的打扮又很惹眼,人家清楚他就住在附近。能花那麼多錢買藥的殷實主,不會貪圖一把傘的。

這也是宗言不太喜歡這裡的原因,凡是藥品,別管是中藥材還是西藥片,比起內地實在要貴太多。有幾味名貴藥材找倒是能找到,但價格簡直離譜。

雖然他目前並不缺錢,卻也不能如此浪費,也沒精力滿城市搜尋,只能按照在四九城的老辦法,將方子改了。

可饒是如此,他花出去的錢也足夠過去買上好幾份了。

正如老掌櫃所說,一杯熱茶下肚,外面的雨雖然沒停,卻眼見小了。

宗言拿上老掌櫃遞過來的雨傘,客氣道謝後,便一手撐傘,一手抱著藥包,緩緩地離開了藥鋪。

其實外面的情況算不得好,雨是小了些,可剛才太大,雨水在街道上匯聚成了河。

等他終於回到自己租住的社群,腳下布鞋已全是泥水,連袍子下襬都變得溼噠噠。

“正言師父回來啦,來,一起吃一口啊……”

收傘登上二樓,正路過房東的家,敞開的房門裡就傳出房東太太熱情的招呼聲。

“陳施主客氣,小僧中午已經吃過,晚飯是不吃的。”宗言忙笑著擺手。加快腳步,經過長長的露臺,終於回到了自己租住的房子。

可這邊剛將鑰匙插進去,隔壁的門又開了,一位中年人探出了半個身子:“正言師父,老家給我寄了些茶葉,我給你勻點?”

宗言重新掛起笑臉謝絕,與對方閒聊了幾句,抱怨一番本地的鬼天氣,這才順利的進了房間。

這點便與四九城不同,所謂的衚衕文化,之前有,以後有,偏偏這段時期,由於物資極其短缺的關係,請外人到家中吃飯或給誰送禮,成了很大的一件事。他就見過不少親戚來串門還要自己攜帶口糧的例子。

而這也是老肖請他去家中吃飯,他那麼在意這份情誼的原因。

現在的港島,則保留著很多舊時候的風氣。別的地方他不清楚,反正他住的這個蓮花社群,雖然人與人之間的分界感也比較強,卻遠遠沒達到後世住在一個單元十幾年,都彼此不認識的程度。鄰里街坊間有來有往,混熟了,人家還真不在意桌上多雙筷子。

偏偏宗言樣貌出眾英俊,待人和氣,又有層出家人的身份,儘管只住進來幾個月,就似乎與這棟樓的所有住客都熟了。

要說當初齊一德也是真用心了,在外面跑了幾天,才幫著他搬家到了這個社群。

房租比別的地方稍微貴些,就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宗言覺得這次帶的金鞋墊很薄,卻足足用了600多克黃金,相當於兩條大黃魚,而且做工精良,成色很足,就算造型奇怪了些不太好花出去,也很順利就換回四千多港幣。

在齊一德看來,宗言一天只吃一頓,還是素食。僧人的衣服用具也簡單,要知這時候的港島人平均工資才一百多,這筆錢應該足夠花用很久了。

不過後來才發現對方還有買藥這種需求。

但他對此並不在意,真花光了,不是還有他這個新晉的警長補貼麼?

是的,臥底迴歸後,他成功晉升,工資與社會地位與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說話才會如此的有底氣。

如他預料的那樣,住了一段時間,宗言果然有了長期續租的想法。

確實,宗言覺得這裡很清靜,糟心事比較少,鄰居相處和睦,他住得挺好。

首先這個小區的樓房建好交工沒多少年,配套齊全,房屋的質量很高,格局與隔音效果都不錯。而且位置極佳,交通便利,購物出行都很方便。

也很安全,距離齊一德工作的警局不遠,有什麼事都來得及反應。

最看重的一點,就是房東一家並非粵省人,而是早起從北面逃難過來的,這麼多年除了家裡的孩子,長輩依舊鄉音不改,與宗言溝通起來沒有障礙。

甚至,齊一德找房時,似乎連鄰居這個因素都考慮到了,稍遠的管不到,左鄰右舍卻是經過考察的。

宗言住在205,旁邊204住的崔先生是政府僱員,妻子是小學老師。而206號,也就是剛才要給他送茶葉的那位王先生獨身,但在銀行工作。

這房東奮鬥很多年才買下這半層房子,自然很挑剔房客。

能租在這半層的,基本全是工作穩定的家庭,或者看上去文質彬彬的單身,沒有整天咋咋呼呼好勇鬥狠的混混。生活環境追求的就是一個安定。

宗言當初進來時,早不戴假髮,頸上掛了念珠,身上也換了齊一德買來的僧袍。

最開始,居民們對樓裡住進來一個年輕和尚,而且是一個氣質令人很舒服,一看就不普通的和尚,都覺得很奇怪。

港島的寺廟可不少,怎麼會有僧人花那麼多的錢租房住,還一住就是幾個月。

對此,宗言的解釋是為了治病。

他有限的幾次出門都捧著中藥包回來,房中也時常飄出湯藥味道,帶著這種疑惑的就少了。

之後,他用學藝不精不敢弘法的理由,婉拒了幾名上門請求指點迷津的信徒。又開口斥責了邀他去給親戚唸經驅鬼,甚至改運的迷信行為。

人們真正發現他深居簡出,除了買藥很少出門,壓根也不搞宗教活動,方才將他當做正常鄰居看待,而宗言這種老老實實的表現,頗受樓里老年大媽的歡迎,甚至還有勸他還俗,給他保媒拉縴的人出現……

其實,並不是宗言不想立一個佛法高深的人設。畢竟他是個假和尚,此次潤到港島,也是為了提升妖僧的契合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