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莊、票號已然萌芽於地下。
商會的雛形也漸漸開始形成,尤其是歷史上傳統的五大商會。
雖然如今還沒有影子,但就像錢莊、票號一樣已然開始在逐漸萌芽中成長。
閩浙會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然是浙商的雛形。
而晉商對於徐孝先而言,更是一個需要他格外警惕的商會。
不為別的,只因為再過數年,隨著晉商群體越發龐大,而他們受利益驅使,則在張家口設定了貿易囤積地。
不止是跟努爾哈赤之間進行貿易以及物資援助,甚至還會幫著傳遞各種文書與情報。
努爾哈赤所謂的七大恨討明檄文,同樣也是由明商賈散播到各地的。
商人重利輕忠義。
尤其是在大明這個時代。
因而在徐孝先看來,商會的發展自然是歷史趨勢無法改變,那麼如今的明廷官府,為何就不能像後世那般都參合一腳呢?
當然,徐孝先也知道,這玩意兒弄好了會是一把可以對外的利刃。
但若是弄不好,呵呵,那就有可能讓女真的努爾哈赤連鍋端。
成了人家對付大明朝的一把利刃。
崔元對於商會的形式還兩眼發懵,但身為浙商的梁煙,在聽了徐孝先的解釋後,瞬間就明白了商會的意義。
沉吟片刻,梁煙那雙精明的眼睛閃動著光芒。
“這商會可沒有那麼好籌備,畢竟商人的本質是賺錢。
即便是隻有良好的聲望顯然也不夠,還要有讓商賈佩服的財力與人脈資源。
尤其是人脈資源,這對於商人而言,有時候可是價值千金。
至於官府的介入……除非官府能給商人帶來肉眼可見的利益,要不然的話,商人是不願意跟官府牽扯到一起的。”
“那要是成立一個不讓商人輕易察覺到的有官府背景的商會呢?”
徐孝先虛心求教道。
梁煙下意識的嘟著嘴搖著頭。
深思片刻道:“說不好。
這一切還都是要看賺錢的真本事以及訊息與人脈。
是否能夠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
你要知道,你嘴裡所說的商會,可不是一個把諸多商會集中在一起便是商會的商會。
浙商或者南地商賈多以布匹、絲綢、陶器、漆器甚至也包括了藥材等等。
而晉商他們則大部分以鹽、鐵、麥、皮毛等等為主。
總之,每個地方的商賈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質與貨物,若是想要把他們捆在一起。
恐怕也只是捆在一起罷了,他們之間也很難互通有無,最多隻能做到小範圍的互惠,而這對於更多想要走出更遠的商人而言,並沒有多少吸引力。”
談起正事時,梁煙還是極有魅力的。
尤其是那份專注與認真,徐孝先看的都連連點頭。
而他找梁煙的目的,便是想讓代北鎮撫司買下京城第一家以會館為名的閩浙會館。
畢竟,閩浙會館的出現,就意味著這兩地的商人已經在自然發展中,開始摸索著商會的各種職能與利益了。
“啊?”
梁煙驚訝的看著徐孝先,腦子有一瞬間是空白的。
她顯然也沒有想到,徐孝先竟然對她委以如此重任,這得多大的信任啊。
“怎麼?不願意?”
“不是,我……。”
梁煙還有些沒緩過來,道:“我是怕我做不好,怕辜負了……。”
“不試試怎麼知道?何況你來京城本來的目的,不是要開設織坊嗎?
那麼不妨就在外人面前顯得更財大氣粗些。
何況織坊開設起來後,只要賺到了錢,那麼對於閩浙兩地的商人而言,不也是一種吸引力?”
梁煙眨動著那雙風韻猶存的眼睛,有些猶豫道:“話是如此倒是沒錯。
但……這種事情……何況我也沒有那麼多的錢來買下閩浙會館。
我帶過來的銀兩也不多,本來是打算要是在這邊能成,我便讓梁叔回杭州再拿錢回來……。”
對於徐孝先,梁煙根本沒有任何隱瞞,該說的不該說的都毫不隱瞞的告知了徐孝先。
徐孝先聽到最後,聽的是既感動又好笑。
感動是梁煙沒拿自己當外人,好笑同樣是這怎麼什麼都敢跟自己說?
“既然是我授意,那麼這錢自然是由北鎮撫司來出,甚至包括後面的織坊,我聽說你在北鎮已經選好了地方。
同樣,還是按照上次我們說好的,你與北鎮撫司各佔一半。”
面對徐孝先的堅決,梁煙有些騎虎難下。
不過還是點著頭道:“那好吧,這件事情我可以試試。
不過……不過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我還需要等梁叔回來後跟他商量一番。
畢竟這種事情太大了,我從前想都不敢想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