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酒樓住進個白髮老嫗,隨身攜帶的藤箱裡裝著本泛黃的醫書。她每日清晨都要坐在方蕩常坐的位置,點一壺菊花茶,翻到某一頁便對著窗外發呆。有天方蕩路過,見那書頁上印著“趙長樂“三個字,正是長樂晚年刊行的那本《民間急救方》。
“老夫人也懂醫術?“他停下腳步。
老嫗抬頭時,眼裡閃過絲光亮:“這是先師的書。她說醫者仁心,最該治的是'相見難'的病。“她指著書頁空白處的批註,“你看這句'千里之外,心燈可照',當年先師說,只要心裡記掛著,再遠的路都不算遠。“
方蕩指尖拂過那行小字,忽然想起長樂編書時,總在深夜對著油燈呢喃:“這樣,那些見不到面的人,也能借著藥方說句保重。“
老嫗臨走前,將醫書留在了酒樓,說是“物歸原主“。方蕩翻開時,掉出張夾著的藥方,是長樂的筆跡:“桂花三錢,玉蘭半朵,明月一盞,煎作相思湯,溫服,可抵歲月長。“
冬月初雪那天,酒樓來了位特殊的客人。那是個瞎眼的琴師,抱著琵琶坐在角落,指尖在弦上摸索著調絃。酒客們嫌他擾了興致,掌櫃正要上前勸說,方蕩卻攔住了:“讓他彈吧,我來填首詞配他的曲。“
琴師的絃音有些澀,卻帶著股執拗的清亮。方蕩提筆寫下《聽雪詞》,寫的是“盲眼人聽雪落,心有明月自澄明“。琴師彈到動情處,忽然停了手,朝著方蕩的方向拱手:“先生的詞裡,有槐花的香氣。“
方蕩心頭一震。那是他給雲南鄉村學校捐贈聲波裝置時,失明小姑娘說過的話。
“二十年前,曾有位女先生教過我,“琴師摩挲著琴絃,“她說聲音能畫花,能描月。她送我的琵琶上,刻著朵槐花。“他摘下琵琶背面的木牌,上面果然刻著小小的槐花,紋路里還留著淡淡的紅漆——那是長樂晚年走江湖時,總在隨身物件上漆的顏色。
那天雪下得很大,琴師彈了整夜,方蕩填了整夜的詞。絃音與墨跡交織,像場跨越時空的對談。天亮時琴師離去,留下那把琵琶,說“該還給懂它的人“。方蕩抱著琵琶,忽然想起長樂總說要學琴,“等你不忙了,我們就一個彈一個唱“,原來她真的把這份念想,種在了別人的生命裡。
開春後,杏花樓的生意忽然興旺起來。南來北往的客商都聽說,這裡有位方詞客,寫的詞能解相思,能慰鄉愁。有人揣著他的詞千里尋親,有人對著詞句哭溼了枕頭,還有痴情的姑娘,把他寫的《重逢令》繡在帕子上,日日帶在身邊。
掌櫃的把這些故事說給方蕩聽時,他正坐在杏樹下翻那沓信箋。長樂寫的“今日院中的玉蘭開了“那頁,被風吹得輕輕顫動,像只欲飛的白蝶。
“先生可知,您的詞救了人?“掌櫃的指著街上,“去年有對夫妻要和離,讀了您那首'鍋碗瓢盆皆是詩,柴米油鹽總關情',抱著哭了半宿,現在好得很呢。“
方蕩望著巷口相擁而過的年輕夫婦,忽然明白長樂當年為何執著於編醫書。有些藥方治身,有些詞句治心,而最好的藥,從來都是藏在煙火裡的愛。
初夏的一個傍晚,方蕩寫完最後一首詞,把筆擱在硯臺上。夕陽穿過杏樹葉,在宣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極了長樂當年畫在他手背上的小太陽。
酒客們還在等著他的新詞,掌櫃的已經燙好了新釀的梅子酒,琵琶靜靜地靠在牆角,弦上落著片杏花。他忽然覺得,這樣很好。
不必是上仙,不必守三界,做個尋常詞客,在人間煙火裡,把那些關於月光、桂花、重逢的故事,一句句寫下去。就像長樂說的,只要有人記得,那些時光就永遠活著。
暮色漸濃時,他拿起那盞舊兔子燈,走到酒樓後院。燈架上的紅綢已經換過三回,竹骨卻還是當年的模樣。他點亮燭火,兔子燈在晚風裡輕輕搖晃,光暈透過鏤空的花紋,在牆上投下跳動的桂花影。
“長樂,“他對著燈影輕聲說,“你看,這人間的詞,比天上的雲好看多了。“
遠處傳來酒客們的喝彩聲,夾雜著琴師新學的調子。燈影裡,彷彿有個穿青衫的女子笑著回頭,鬢邊彆著朵剛摘的玉蘭,像很多年前,忘川河畔那束恰好落在他肩頭的光。
雨又開始下了,細細密密的,打在杏葉上沙沙作響。方蕩提著兔子燈,慢慢走回閣樓。青布長衫的下襬沾了泥,卻帶著滿身的杏花香氣——那是人間的味道,是他尋了千年,終於穩穩握在掌心的暖。
清明前的雨總是帶著三分纏綿,方蕩推開酒樓後窗時,簷角的銅鈴正隨著風勢輕輕搖晃。樓下巷子裡,賣花姑娘的竹籃裡堆著新摘的杜鵑,粉白相間的花瓣沾著水汽,像極了長樂當年畫在藥箋上的配色。
\"方先生,雲南來的包裹。\"夥計捧著個藤編匣子進來時,鞋尖還沾著巷口的青苔。方蕩接過時指尖微沉,拆開粗麻線,裡面是個桐木盒子,開啟的瞬間,滿屋都飄起淡淡的槐花香——是那所鄉村學校的孩子們寄來的,裝著三十七個用蠟封好的聲波標本,每個瓶子上都貼著盲文標籤。
最小的那個瓶子裡,錄著去年冬天的雪聲。方蕩把它湊近耳邊,沙沙的聲響裡混著細碎的笑,有個小姑娘的聲音格外清晰:\"方先生,我們用您捐的裝置'看'到了槐花,比琴師爺爺說的還要香呢。\"
他忽然想起琴師臨走時說的話。那盲眼人抱著琵琶坐了整夜,絃音裡藏著二十年前的月光,\"女先生教我摸槐花的紋路時,總說萬物都有聲音的影子。\"那時方蕩才明白,長樂晚年走江湖時,不僅帶著醫書和藥箱,還揹著箇舊留聲機,走到一處就錄下當地的風聲水聲,說要留給那些看不見世界的人當\"眼睛\"。
正對著標本出神,掌櫃的掀簾進來,手裡捏著張泛黃的紙:\"剛才收破爛的送來的,說是在舊書堆裡翻到的,看著像您會喜歡的東西。\"紙上是幅工筆小畫,畫的是忘川河畔的景象,奈何橋邊站著個穿青衫的女子,鬢邊彆著玉蘭,手裡提著盞兔子燈,燈影裡浮出行小字:\"此去人間,莫問歸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