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理寺的臨時居所,林琛從懷中取出了用油紙小心包裹好的、從第七個陶甕胎兒指縫中刮取下來的那一點點灰白色粉末。
面對這微量的未知物質,他再次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沒有顯微鏡,沒有光譜分析儀,沒有化學試劑……他空有現代法醫的知識儲備,卻缺乏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
他嘗試了唐代仵作可能用到的一些土辦法。用細針挑起一點粉末,放在燭火上灼燒——沒有明顯的顏色變化,也沒有特殊氣味。將其溶於少量清水——粉末似乎不溶於水,只是懸浮其中。湊近了仔細嗅聞——除了之前感覺到的極淡的類似香料或藥物的氣息,再無其他。
不行,這樣下去根本無法確定其成分。
看來,只能向狄仁傑求助了。或許,憑藉大理寺的力量,或者狄仁傑私人的人脈,能找到一些精通煉丹、藥物或者香料的奇人異士,來辨別這粉末的來歷。
就在林琛為技術難題苦惱,並開始梳理近日紛繁複雜的線索時,一種被人窺視的感覺,再次清晰地浮上心頭。
這種感覺並非來自某個具體的方向,而是一種瀰漫在空氣中的、無形的壓力。他不動聲色地環顧四周,房間裡空無一人,窗外也只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覺。自從含元殿事件後,這種被監視的感覺就越來越強烈。
前兩天,他在查閱一份關於前朝舊案的卷宗時,就曾發現書頁上有幾處不屬於他的、極其細微的指壓痕跡,明顯是有人在他之後翻閱過,而且手法相當專業。
而就在今天下午,宮裡派人送來了一套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俱是上品,名義上是天后體恤他辦案辛勞的賞賜。但林琛總覺得,這份看似尋常的賞賜背後,隱藏著更深的意味——一種無聲的警告,一種不動聲色的敲打,提醒他,他的一舉一動,都在那位至高無上的女主眼中。
夜色漸深,林琛吹熄了蠟燭,準備稍作休息。
就在他走到床邊,準備脫下外袍時,眼角的餘光瞥見門縫底下,似乎塞著什麼東西。
他心中一動,走過去俯身撿起。
那是一張摺疊起來的小紙條,質地是普通的麻紙。
展開紙條,上面沒有任何文字。
只有一個用鮮紅的硃砂繪製的、他從未見過的複雜符號。那符號扭曲盤繞,形似一團跳動的火焰,又彷彿某種古老部族的神秘圖騰,散發著一種詭異而原始的氣息。
符號下方,寫著一個時辰——“亥時三刻”,以及一個地點——“蘭陵坊,醉仙樓後巷,第三棵槐樹下”。
匿名信?
這突如其來的紙條,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石頭,瞬間在林琛心中激起了千層浪。
這個神秘的符號代表著什麼?是誰送來的信?是敵是友?
蘭陵坊……醉仙樓後巷……那地方魚龍混雜,靠近鬼市的勢力範圍。這會是一場精心佈置的陷阱,還是一個尋求合作的訊號?
亥時三刻,時間緊迫。
去,還是不去?
林琛握著那張薄薄的紙條,感受著硃砂符號上傳來的微涼觸感,目光在黑暗中閃爍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