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計策,簡單直接。
即便強徵,又能強徵百姓多少錢糧?
想要錢糧,得找平原國的豪強大戶。
而今平原國最有錢糧的豪強大戶,便是假公濟私的功曹華彥!
強徵華彥的錢糧,既可滿足北上涿郡所需的錢糧度用又不會損害劉備的仁德之名,一舉兩得!
劉備深以為然,又道出歸來途中殺了華彥侄兒一事。
諸葛亮笑容更甚:“真乃天助將軍!華彥的侄兒被將軍所殺,定會怨恨將軍;將軍可誘其先動手,再將其生擒,取其錢糧為己用。便是袁譚來了,將軍亦可佔了‘理’字!此等禍民之賊,死不足惜!將軍萬不可手軟。”
想到被迫逃到山野中的百姓,劉備的眉宇間浮現了幾分怒氣:“華彥的侄兒我說殺便殺了,又豈會對華彥手軟?”
劉備雖然講信義,但不是對誰都講信義。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刀槍,華彥不是劉備的朋友,還沒資格讓劉備講信義。
敲定方案後,劉備便與諸葛亮返回酒宴,與眾人同樂。
如諸葛亮預料。
當華彥得知侄兒被劉備所殺,還是在喊出那句“平原華功曹乃我二叔!看我二叔面,饒我一命!”後依舊被殺,整個人都被氣得顫抖起來。
而劉備那句“你算個什麼東西?便是華彥來了,我要殺你,他也不敢說半個‘不’字!”,更讓華彥惱恨不已。
“劉備,辱我太甚!”
袁譚親近華彥的原因之一,便是華彥出身平原大族華氏,而華彥一脈又在華氏一族有名望。
華彥沒投袁譚前便一向囂張,投了袁譚後更是變本加厲,假公濟私、打壓異己都只是華彥的日常。
雖然袁譚叮囑華彥不可與劉備相爭,但華彥不會對侄兒被殺一事不聞不問。
華彥自知不能明著對付劉備,便暗中派人去高唐打探訊息,伺機離間袁譚與劉備。
而這一打探,華彥便得知袁紹委任劉備出守涿郡為都督,且劉備正準備攜民前往涿郡赴任。
華彥不由大喜!
“是劉備背棄袁使君在先,可怨不得我!”
當即。
華彥便給臨淄的袁譚去信,又在信中添油加醋的中傷劉備。
理由簡單而直接:本應由袁譚來表奏袁紹讓劉備出守涿郡為都督,結果袁譚還沒開始表奏,劉備就被委任為涿郡都督,甚至於劉備還得了一營騎兵,定是劉備忘恩負義轉投了袁尚。
事實貌似都是事實,但表達的方式不同,便會令袁譚誤會,這便是華彥的離間手段。
以往用此手段,華彥成功的讓王脩等有才能的人給袁譚留下了濫竽充數的庸官印象。
而今故技重施,華彥自信能讓袁譚猜忌劉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