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91章 諸葛亮說:豪強大戶的錢糧三七分賬(3更)

只要袁譚對劉備有了猜忌,華彥便能從中作梗,為死去的侄兒報仇。

果不其然。

袁譚在得到華彥的傳信後,又驚又怒。

驚的是袁尚捨得下本錢竟贈劉備一營騎兵,怒的是劉備竟然轉投了袁尚!

與袁譚同在臨淄的孔順,一向與華彥相善。

見華彥在信中添油加醋的中傷劉備,孔順不僅沒有勸袁譚冷靜,還危言聳聽的為袁譚剖析利害,更提議袁譚帶兵入平原,問罪劉備!

袁譚頭腦一熱,便聽了孔順的提議,點了三千兵馬直奔平原。

見到華彥,袁譚直言便問:“華功曹,左將軍可還在高唐?”

見袁譚稱呼的是“左將軍”而不是“劉備”,華彥頓知袁譚對劉備還有信任。

於是乎。

華彥不僅不回答,反而還直接跪在地上,哭泣頓首:“使君,你可要為我做主啊!劉備為了幾個賤民竟然殺了我侄兒!我那侄兒對使君一向忠心耿耿,卻在自報身份後依舊被劉備殺害!劉備殺的不是我侄兒,殺的是使君的威信與顏面啊!”

長袖遮面,華彥哭哭慼慼又添油加醋,聽得袁譚又驚又惱,殘存的冷靜盡皆消失:“豈有此理!我不曾虧待劉備,劉備怎能如此!”

華彥見袁譚直呼劉備姓名,這才透露劉備的行蹤:“三日前,劉備便讓高唐令陳震將境內的數萬士民聚在一起向涿郡而走,估算劉備的行程,應還在北二十里的龍湊駐留。”

袁譚聞言大怒,便要出城去尋劉備。

華彥連忙攔住,句句都有離間之詞:“劉備不辭而別,定是怕使君責問。而今劉備是受大將軍委任出守涿郡為都督,使君就算見了劉備又能如何?”

袁譚怒氣未消:“依你之見,又當如何?”

華彥低著頭,儘量不讓袁譚看到自己的眼神,道:“劉備可以去涿郡,但高唐的數萬士民不能去涿郡!使君也不能直接去問責劉備,而是要保境安民盡一個青州刺史的職責。”

說這話時,華彥又在“高唐”二字加重了語氣,意在提醒袁譚:劉備帶走的數萬士民乃是高唐計程車民,高唐計程車民豈能跟著劉備去涿郡?使君你身為青州刺史,得保護高唐計程車民啊!

不得不說。

論搬弄是非,華彥是在水準之上的。

構陷中傷劉備的同時,還給袁譚找了一大堆的理由來證明決策的公正性和大義性。

袁譚琢磨了片刻的,頓覺華彥說得極有道理:“若能留下高唐的數萬士民,倒也能解我幾分恨意。便依華功曹之計,我這便去攔截那數萬士民,不會讓其離境。”

華彥又諫道:“使君且慢!劉備曾舉薦使君為茂才,若使君親自出面攔截那數萬士民,有損使君名望,若劉備再挾恩圖報,使君便會左右為難。故而使君不可親自出面,可暫將兵權交付於我,我定不負使君所託。”

華彥一邊說,又一邊向孔順打眼色。

孔順會意,也勸道:“只要使君不親自出面,不論華功曹與劉備如何衝突,都有迴旋餘地。劉備畢竟是大將軍委任的涿郡都督,若使君親自出面,或會讓袁尚抓住把柄中傷使君。”

二人一唱一和,將“小人”與“忠臣”的結合演繹得惟妙惟肖。

而聽在袁譚耳中便是:我們都是為了使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