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38章 軍師初用兵:兵不在多,而在於人之調遣也

在昌慮駐兵的王忠,雖然麾下兵馬不如曹操嫡系精銳,但相對於劉備依舊在兵力、武器和甲冑上有優勢。

若不提前派兵搶佔小沛對昌慮的王忠形成牽制,一旦王忠引兵劫掠士民,對劉備的北上也是很困擾的。

劉備目前能戰的兵馬只有白毦兵,雖然號稱千人但實際上只有八百餘人。

用八百餘人直接保護數萬士民不受王忠劫掠,幾乎是不可能的。

小沛在昌慮的西南百餘里。

劉備若是派兵搶佔小沛,就等於在王忠的背後弓箭上弦;王忠敢去劫掠士民,劉備就能搶了昌慮斷了王忠歸路。

如此。

就可對王忠形成牽制,間接保護數萬士民北上。

“我親自帶兵去小沛。”

“軍師可與雲長等人,保護家眷士民,先行北上。”

只是思考了片刻,劉備就有了決斷。

但這個決斷諸葛亮並不認可,勸諫道:“將軍有千金之重,豈能入小沛冒險?”

“數萬士民北上,得經過泰山六將控制的諸縣,若無將軍在,亮恐泰山六將惡意劫掠。”

“不如亮與關司馬同往小沛,將軍與眾吏民及家眷先行北上,如此,方可週全。”

劉備搖頭:“軍師於我,重如泰山,我更不願讓軍師入小沛冒險。公祐元直前陣子說服了昌豨,臧霸等人亦受我厚禮,料六人不會為難。”

諸葛亮再勸:“泰山六將臣屬曹操,將軍不可心存僥倖!更何況,亮本無名望,敵不過王忠,不損名望;將軍名望在外,若不能勝,定會令河北眾人小覷。”

相較於史載劉備孤身逃去河北不同。

劉備此回北上是要圖謀河北立基業的,故而名望極為重要。

在諸葛亮看來:王對王,將對將,一介王忠,還沒資格讓劉備親往。

“這......”

諸葛亮的勸諫讓劉備陷入了沉思。

讓諸葛亮犯險,實非劉備所願。

可諸葛亮的話又有道理,要圖謀河北立基業,名望就不能受損。

良久。

劉備狠心決斷:“軍師準備帶多少人前往小沛?”

諸葛亮暗暗鬆了口氣。

劉備肯聽勸,事就容易辦了。

“只需白毦兵二百人、青壯三百人。”諸葛亮不假思索。

劉備吃了一驚:“王忠在昌慮有兩千兵馬,軍師只帶二百白毦兵和三百青壯,太少了!我再分三百白毦兵和二百青壯,湊足千人交與軍師。”

諸葛亮篤信而道:“兵不在多,而在於人之調遣也。”

“二百白毦兵殺敵,三百青壯助威,拖住王忠,足矣!更何況,還有關司馬相助。”

見劉備猶豫,諸葛亮又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還請將軍速作決斷!”

“唉!”劉備握住諸葛亮的手,由衷而嘆:“讓軍師受累,我於心不忍。軍師不可勉強行事,若事有不濟,以保重性命為先。”

諸葛亮心中感動:“為圖將軍之志,亮受些勞累又有何妨?將軍放心,亮已有分寸!”

劉備遂不再遲疑,召關羽和夏侯博二人吩咐:“雲長、崇義,我與你二人精兵二百、青壯三百,你二人可與軍師同往小沛。”

“一應行動,皆聽軍師指揮。切記:軍師乃萬金之軀,不可有失。若不能護得軍師周全,我唯你二人是問!”

關羽和夏侯博皆是面色一凜,抱拳領命。

關羽更是慨然誓言:“大哥放心,有關某在,無人能傷軍師分毫!若有閃失,關某願領軍法!”

夏侯博也拍著胸口保證。

調兵遣將後,劉備再次握住諸葛亮的雙手,叮囑道:“軍師,此去小沛,萬望珍重!”

回應劉備的,是諸葛亮堅定的眼神:“將軍亦要珍重,若遇不決事,可與士元和元直商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