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37章 陳登贈千卷藏書,劉備攜萬民北上

“有義氣的朋友,雖然姓名不同、家鄉各別,但可以託妻寄子,在情誼上賽過骨肉,所以當初管鮑分金,會傳為美談。”

“玄德公憂我性命,不辭辛勞親至匡琦,此等義氣,更甚於管鮑分金;藏書雖貴,但貴不過我與玄德公的朋友義氣。”

真誠的話語,令劉備更感震撼。

諸葛亮亦勸:“陳太守以千卷藏書為將軍謀劃基業,將軍不可辜負了陳太守的好意。待將軍實現大志,莫說千卷藏書,天下藏書皆可回贈陳太守。”

陳登講的是朋友義氣更勝於千卷藏書。

諸葛亮講的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二者雖然角度不同,但都指向一個核心:永結友好!

最終。

劉備接下了陳登的這份厚禮。

如陳登言:要回涿郡教學,豈能無書?

劉備想在河北養望,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學。

漢代的教學不是天花亂墜的吹噓幾句就能讓士子爭相而來。

最核心在於:書!

尤其是註解過的書!

馬融為什麼能有千餘門人,連盧植、鄭玄都拜入門下?

就在於馬融綜合各家學說,遍注群經,且有大量註解過的書可供門人抄錄。

在這個一百個人九十九個半都是文盲的年代,能讀書且讀懂書的,才有機會改變貧寒出身。

哪怕是連張飛這樣的萬人敵以及張郃這樣的良將,都醉心於附庸風雅,與士人為伍。

二人都不希望子孫後代一輩子只能在戰場上刀口舔血的混軍功,只有書才能真正的傳家立世。

張飛和張郃這樣的沙場武將都深諳讀書的道理,更遑論旁人。

雖然劉備不是遍注群經的大儒,但劉備有源自於下邳陳氏的千卷藏書,足以令河北士子尤其是寒門士子爭相慕求。

陳登贈的不僅僅是千卷藏書,更還是劉備在河北立業的部分根基!

數日後。

劉備回到了下邳,盡取陳登相贈的千卷藏書。

看著足足裝了十輛車的藏書,劉備不由感慨萬千:“我受元龍大恩矣,定不相負。”

得知訊息的龐統、徐庶等人,亦是驚喜。

有了這千卷藏書,劉備更容易立業於河北了。

在劉備離開的這幾日裡,龐統等人也完成了北上的準備。

要將數萬人帶去河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車馬、軍民、路線、糧草等等都得仔細計算且合理分配。

數萬人拖家帶口,日行十餘里,繞東海、經琅琊、過北海、入涿郡,全程少說也得半年。

假使途中遇到雨天或者人禍,抵達的時間還會增加。

想到記憶中劉備攜民渡江卻被曹操驅兵追趕,導致大量士民死傷,差點連劉備的親兒子都失陷,諸葛亮更不敢大意

念及此。

諸葛亮向劉備獻策道:“將軍既殺車胄,又攜萬民北上,亮料曹操定會派兵阻攔。”

“東海昌豨和琅琊臧霸與將軍素無仇怨,且又受將軍厚禮,亮料二人必不會盡全力阻攔。”

“唯有昌慮郡的王忠乃是曹操心腹,若得曹操軍令,王忠定會引兵攔截。”

“為避免士民受難,將軍可先遣一軍搶佔小沛,抵擋王忠,為士民北上爭取時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