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又開始忙碌了。
謀劃策略、掌管錢帛、籌措糧草、打造軍械、操練兵馬、調整政令、整飭吏治、徵收賦稅、賑濟饑民等等,逐一過問。
但較之以往不同的是:
諸葛亮有人可用!
除了龐統、徐庶等原班人馬外,又多了陳震及其屬吏。
另有部分慕名而來觀閱抄錄計程車子,在為諸葛亮辦事。
只因諸葛亮利用不滿二十的年齡優勢,以“狂生”的身份在高唐擺下辯臺:能辯贏諸葛亮的,可以任意取走三卷藏書;不能辯贏諸葛亮的,得給諸葛亮當三個月的屬吏。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三卷藏書的豐厚獎勵,令眾士子眼饞得緊。
兼之諸葛亮的年齡太具有迷惑性了。
誰又能想到,一個不滿二十計程車子,實際上是個活了五十餘歲的老登?還是個當了丞相的老登?
諸葛亮與眾士子辯論,猶如老叟戲頑童。
再自詡天才計程車子見了諸葛亮都得誠服。
所謂天才,只是見諸葛亮的門檻!
更絕的是:諸葛亮認為一個一個的辯論太費時間,竟然讓在場數十個士子同時參與辯論,上演了一場“舌戰群儒”的好戲。
一時之間。
諸葛亮的名望亦是與日俱增。
有機靈計程車子瞧出了機會,明知辯不過諸葛亮依舊要與諸葛亮辯論,只為輸了後能給諸葛亮當屬吏!
現在是屬吏。
將來呢?
進步的蹊徑擺在眼前,豈能讓其擦肩而過?
而有了眾士子的加入,諸葛亮可以將繁瑣如“監督”、“複查”等基礎性工作都分出去。
草創階段,諸事簡單,只需要眾士子嚴格遵守諸葛亮制定的流程和規範,就可讓諸事無虞。
既不會要求太高而讓士子無所適從,又能讓士子增加政務處理的經驗。
一舉兩得。
有專業的掌舵者在,團隊分散的力量就能凝聚在一起,向同一個方向使力。
以前的劉備雖然能凝聚團隊分散的力量,但不知道往哪個方向使力,故而空有力量而無法守住基業。
但現在有了諸葛亮這個專業的掌舵者,劉備能清晰的明白這股由眾人凝聚的力量應該往哪個方向使力。
由於高唐的動靜太大。
被袁譚留在平原名為配合視為監督的華彥坐不住了。
劉備還沒暫代平原相,就已經攪得平原諸縣的官吏士民不受掌控了;一旦劉備暫代了平原相,平原諸縣的官吏士民誰還聽華彥的?
剛開始的時候。
華彥斷定劉備會帶著數萬士民入平原縣,甚至還制定了“合理合情”的瓜分劉備那數萬士民的計劃。
為此華彥還與平原縣的大姓暗中有約定且提前向大姓收了好處,結果劉備壓根就不去平原縣而是直接留在了高唐,還讓數萬士民入了高唐縣的籍!
兼之陳震又被劉備舉薦為高唐令,且高唐諸吏或有升遷或有錢帛獎勵,士民又慕藏書而對劉備趨之如騖。
以至於整個高唐縣,直接獨立於平原國諸縣,變成只聽劉備的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