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華彥的信使入高唐縣,都得三審五查!
下意識的,華彥想到了袁譚那句“我只讓左將軍在平原暫代一年,平原的官吏士民又豈會被左將軍拉攏?”,不由嘆息。
一年?
真要讓劉備暫代平原相,別說一年了,三個月都能讓平原諸縣唯劉備馬首是瞻!
使君啊,你這是引虎入室啊!
想歸想,華彥並未給袁譚去信。
雖然沒有王脩等人的才德但能受袁譚器重和信任,華彥的倚仗是出色的察言觀色技巧。
袁譚現在對劉備敬慕有加且又想利用劉備來達成打壓袁尚的目的,不會聽華彥的勸諫。
華彥亦非喜歡直諫的賢臣!
忠言逆耳。
華彥可不想因為直諫而被袁譚厭惡。
念及此。
華彥決定親自走一趟高唐。
而為了不引起劉備的懷疑,華彥還準備了厚禮,以示對劉備的“敬慕”。
得知華彥攜禮而來,諸葛亮瞬間有了判斷:“華彥素無德行又善於見風使舵,而今向左將軍示好,定非真心。”
劉備深以為然:“我亦知此人定非真心。但華彥是平原國的功曹,總攬平原國的諸縣任免,可結交不可得罪,以免壞了大事。”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君子愛惜羽毛,小人無所顧忌。
昔日左豐構陷盧植的往事猶在眼前,劉備不得不謹慎。
一個攜禮有備而來,一個不願得罪小人。
華彥與劉備的會面,顯得格外和諧。
席間歡聲笑語,猶如故友重逢一般。
“左將軍豪氣,乃華某平生僅見。”酒水下肚,華彥舌頭打著顫。
劉備笑容掛在臉上,和煦如風:“華功曹海量,我自嘆不如。”
“論喝酒,華某還沒怕過誰!”華彥大笑,語氣頗有自得。
半醉半醒間,華彥又眯著眼睛,故作“奇怪”:“早在左將軍派人入臨淄見袁使君時,袁使君就派人去了黎陽,將左將軍北上諸事據實相告。本以為大將軍會欣然來迎,不曾想大將軍至今仍未派人來迎接左將軍。甚為奇怪!”
“或許是大將軍軍務繁忙,無暇顧及。”劉備不知華彥用意,平淡的接過話頭,又舉目示意諸葛亮了。
諸葛亮會意,輕搖羽扇,迷惑人的假設張口即來:“或許是大將軍不喜袁刺史,亦或者有人不願意大將軍得知左將軍北上。”
華彥眉頭挑了挑,佯怒道:“應該是袁尚那廝,從中作梗!左將軍不用擔心,若大將軍不派人來迎接左將軍,左將軍就留在平原暫代平原相,何必去受袁尚的惡氣!”
藉著酒勁。
華彥或是發洩不滿,或是點評諸人,或是自詡才智,看似東一句西一句,實則飽含挑撥之意。
【看來華彥這廝,不太喜歡我留在平原國啊。】
劉備猜出了華彥的真實想法。
在高唐縣暫住的劉備,營造的聲勢太大,頗有喧賓奪主的味道,讓華彥感受到了威脅,而華彥又不敢明著讓劉備離開平原國,故而仗著酒勁一個勁兒的挑撥,想讓劉備與袁尚起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