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65章 劉備以直報怨,白馬之戰有了結果

【華彥看似聰明,實則目光狹隘。袁譚用此狹隘之人為功曹,又焉能令賢士相隨?為君者,當親賢臣,遠小人。若無鯨吞天下的器量,又如何能與天下英雄相爭?】

諸葛亮的眼中閃過幾分鄙夷。

平原華氏雖然出了個有三公德才的華歆,但與華彥相比,乃雲泥之別:華歆為雲,華彥為泥。

對付君子有對付君子的方法。

對付小人有對付小人的手段。

諸葛亮故意假借酒勁“提醒”劉備:應贈厚禮與華彥,以示感謝華彥在平原國的照顧之情。

劉備會意,令人將厚禮呈上。

道:“我本欲返回涿郡,又因這數萬士民水土不服而不得不暫居平原國,這段時間對華功曹又多有叨擾,實感不安。一些薄禮,不成敬意。”

華彥剛想婉拒,但在看到劉備贈送的厚禮是一大箱的金銀錢幣時,婉拒直接變成了“恭敬不如從命”。

對付一向貪婪的華彥,沒有什麼比直接贈送金銀錢幣更有效的了。

得了劉備的厚禮,華彥的態度瞬間有了轉變,不再明裡暗裡的挑撥離間,而是拍著胸口表示:“左將軍若有所需,華某定會竭力。”

到了席終時。

華彥還向劉備透露了個隱秘的情報:“大將軍至今仍未派人來迎接左將軍,只因沮授對左將軍抱有敵意,認為左將軍入河北,乃是曹操詭計,不可不防。”

“我與沮授素不相識,又無仇怨,沮授為何要讒言害我?”劉備不知華彥透露的情報真假,蹙眉而問。

華彥冷笑一聲,語氣中有對沮授的嘲諷:“左將軍莫要多想。沮授自恃才智,又視河北眾士為螻蟻,是隻瘋狗,逮誰都咬。”

言下之意:不是沮授要專門針對劉備,而是沮授看誰都是一副看奸臣的模樣,劉備不是第一個被咬的。

聞言。

劉備不由蹙眉。

沮授在袁紹麾下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被沮授盯上,又會平添變數。

“軍師。”劉備看向諸葛亮,面有詢問。

見劉備煩憂,諸葛亮搖扇輕笑:“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將軍何不派人前往黎陽給大將軍送信,具言奉衣帶詔討賊諸事?”

以德報怨與以直報怨的不同在於:

前者更側重於個人善意,即便你對我有怨恨,我對你依舊報以無條件的寬容。

後者更側重於社會規則,即便你對我有怨恨,我為了顧全大局會以正直、公正的態度回應,既不縱容惡性又不刻意復仇。

換成劉備的角度就是:雖然大將軍因為沮授的話而懷疑我,但我不在乎,我只在乎能否與大將軍齊力討賊。

此信一送,不論沮授對劉備有多大的敵意,袁紹都能感受到劉備的“真誠”,只要袁紹感受到了劉備的“真誠”,沮授對劉備再有敵意都無濟於事。

“軍師英明!”

劉備眉頭舒展,笑道:

“沮授雖有大才,但為人剛烈而不能與眾士和睦,久必為河北眾士所厭惡。而今我以直報怨,若沮授再對我抱有敵意,與沮授不和睦者定會為我辯駁。”

而有了沮授作比較,劉備對諸葛亮更為讚賞。

自諸葛亮千里來投,不論是與諸葛亮一併來的龐統、徐庶、黃忠,還是劉備的舊部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糜竺兄弟,以及後加入的曹宣、陳震等人,都對諸葛亮誠服。

一個團隊,最忌內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