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統兵的才能,顏良在袁紹陣營其實稱不上第一檔。
跟著袁紹至少十年的顏良,在沮授眼中依舊只是一夫之勇當不了獨當一面的大將。
可見一斑。
顏良能被袁紹信任並委以重任,靠的不是才能,而是對袁紹的誓死效忠。
河北眾士中,比顏良更善統兵的人有不少,但沒人比顏良更忠誠!
譬如麴義,界橋之戰八百破三萬,將公孫瓚按在地上打,正常情況應該成為袁紹麾下頭號大將。
然而麴義,自恃功高,驕縱不軌,本就有背叛韓馥的前科,擊敗公孫瓚後又不將袁紹當回事。
這樣的下屬,即便再有能力都會成為主君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麴義不死,袁紹就得死。
袁紹要的不是最善統兵的大將,而是最忠誠的大將。
以主君的角度來分析,袁紹器重和信任顏良,並無大錯。
就如曹操明知夏侯惇統兵能力不行,依舊會替夏侯惇製造各種立功的機會。
而劉備同樣如此。
昔日張飛守徐州,內不能制衡曹豹,外不能抵擋呂布,以至於坐失徐州。
是劉備不知道張飛當時能力不足嗎?
不,劉備知道。
但劉備當時能信任的大將只有關羽和張飛,關羽跟著劉備出征,就只有張飛能守城。
河北眾士,內鬥頻繁。
沮授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令袁紹頗為忌憚。
執意讓顏良在白馬獨當一面,袁紹是有心栽培顏良,希望顏良能在白馬打個漂亮的勝仗,以堵住悠悠眾口,尤其是堵住沮授的口。
沮授說顏良性格急促狹小?
那就用戰績來打沮授的臉!
不曾想。
顏良非但沒能打出戰績來打沮授的臉,反而損兵折將,挫了先鋒銳氣!
對袁紹而言:顏良兵敗事小,勝敗乃兵家常事,是英雄就重新來過。
袁紹受不了的是,事前沮授就力勸不能用顏良,而如今顏良果然兵敗,以至於袁紹顏面大失。
曹操鄙夷袁紹外寬內忌,亦在於此。
若曹操遇到這等事,定然第一時間將沮授請到帳中,然後向沮授致歉,再來一句“悔不聽沮公之言,方有此敗”。
但要讓袁紹向沮授致歉,門都沒有!
四世三公的袁氏豪雄,豈能不如一沮授乎?
顏良以頭叩地,羞愧不已。
主受辱,臣當死。
顏良心一橫,拔出短刀就要自刎謝罪。
“夠了!”
袁紹沉喝一聲,喝止了顏良的動作。
死若能解決問題,袁紹早讓刀斧手將顏良推出去砍了。
“自回營中,抄錄兵法,十日內不得出帳。”
袁紹給了個不痛不癢的懲罰。
對於誓死效忠的大將,袁紹是不可能真的嚴懲的。
顏良又是感動又是羞愧,泣哭而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