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
辛評持劉備書信入內。
問禮後第一句話,就是對沮授的誹謗:“途徑沮監軍營時,沮監軍因顏良兵敗而大笑。”
雖然猜到沮授會笑自己不用其良言,但真自辛評口中聽到沮授因顏良兵敗而大笑時,袁紹的怒火難以忍耐:“沮授安敢如此!”
辛評又怕袁紹去找沮授當面對質,瞬間又換了副口吻:“沮監軍一向自恃才智而視眾士為螻蟻,大將軍不可為沮授而動怒。今有左將軍書信在此。”
巧妙的轉換。
既能誹謗沮授,又能避免袁紹找沮授當面對質。
單論構陷同僚、排除異己,辛評猶在水準之上。
“劉備的信?”
掃了一眼劉備的信中內容,想到沮授曾言劉備入河北是曹操詭計,再想到沮授因顏良兵敗而大笑,袁紹就氣不打一處來。
“皆因沮授無端猜忌,險令孤錯失大賢。劉備參與了衣帶詔討賊,又豈會是曹操詭計?”
“孤當親往迎之!”
一開始採納沮授的勸諫而冷落劉備,袁紹是真生出了對劉備的懷疑。
而今又要親自迎接劉備,實則是受顏良兵敗影響,袁紹羞於見沮授。
正好可以藉著迎劉備的由頭,不與沮授相見;還能利用劉備來投大做文章,重振因顏良在白馬兵敗而丟失計程車氣。
而更深層次的意圖則是:袁紹想引劉備為助力,來制衡河北諸士。
昔日謀誅宦官時,袁紹就曾用過這招: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結果玩砸了,沒料到董卓這個變數,袁紹沒想到董卓這個袁氏門生,竟有膽子反咬袁氏。
雖然有董卓這個前車之鑑,但此一時彼一時,袁紹自恃家世名望以及對河北十年的經營,並不擔心劉備能如董卓一般反咬袁氏。
等沮授聽聞袁紹親自引兵去迎接劉備時,袁紹早已出營半日了。
氣得沮授不由跺腳:“顏良剛敗,大將軍不僅不反思,反而還親自引兵去迎接劉備,何其愚也!”
沮授對劉備一直都抱有敵意。
尤其是得知劉備得了鄭玄六千餘卷藏書後,對劉備的敵意更甚了。
有鄭玄的六千餘卷藏書在,假以時日,足以讓劉備在河北眾士中養成名望。
既為漢室後裔又為左將軍還曾為割據一方的豪傑,又豈會是久居人下之輩?
袁紹對曹操夠好吧?
曹操走投無路的時候又給曹操兵馬良將又給曹操地盤糧草,而如今曹操卻跟袁紹分庭抗禮!
在沮授眼中:似曹操、劉備這等人,都是養不熟的狼,久必為大患!
然而沮授也很明白:袁紹連個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引兵去迎接劉備,顯然是不想受自己干涉。
“唉——”
沮授不由長嘆。
袁紹不能對沮授言聽計從,沮授看穿了劉備的目的又能如何?
沮授不知道的是,方才那句“何其愚也!”又被辛評的細作給聽了去。
而在另一邊。
劉備也得到了袁紹華彥的回信。
信中稱:大將軍出黎陽往東二百里,欲親迎左將軍,左將軍可速西行。
“袁紹竟親自引兵迎我?”
一開始視而不見,現在又舉兵親迎,袁紹的舉措讓劉備又驚又疑。
諸葛亮看破端倪,搖扇笑道:“以亮觀之,應是袁紹進攻白馬失利,士氣受挫。故而親迎左將軍,以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