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雖有大才,但不能和睦眾士,可為謀士而不能為謀主,否則眾士內鬥,久必為大患。
諸葛亮則不同,既有大才,又能和睦眾士,在劉備麾下是當之無愧的謀主。
當即。
劉備令人取來筆墨,致信袁紹,又請華彥派人快馬加鞭的將信送往黎陽大營。
高唐到黎陽數百里,沿途又有關卡。
若劉備派人送信,不知要耽誤多少日;而請華彥派人送信,則可走驛站換馬,最快一日餘就能送達。
華彥得了劉備一大箱子的金銀錢幣,又見劉備信中內容又旨在提醒袁紹,當即許諾:“最多兩日,此信定可送到大將軍手中!左將軍以直報怨,沮授那條瘋狗,定會聞信羞慚。“
為表誠意,華彥不僅安排了快馬替劉備送信,還單獨以袁譚的名義給一向親近袁譚的辛評致信,讓辛評在袁紹面前替劉備美言。
而在這期間。
袁紹與曹操的首戰,也有了結果。
曹操採納荀攸的分兵計,誘使袁紹分兵延津,袁紹令郭圖和淳于瓊率軍向西,兵入延津,只留顏良為大將在白馬。
顏良雖有一夫之勇,但在統兵作戰上的能力並不突出。
等顏良發現曹操的奇襲兵時,彼此相距已經不到二十里了。
倘若駐守白馬的是個性格沉穩的大將,十餘里的距離足夠固守待援,再不濟也能安然退兵。
但正如沮授評價顏良“性格急促狹小”,在得知曹操奇襲白馬的情報後,顏良當場就急了。
讓曹操的奇襲兵挺進到十餘里內,是對顏良統兵能力的羞辱!
頭一回正兒八經的當大將獨當一面,顏良自然不願被人鄙夷。
故而。
面對曹操的快速突襲,顏良在情報落後的劣勢下,依舊自恃驍勇,不僅沒有穩守待援沒有暫時撤兵,反而還用硬碰硬的“猛將模式”,妄圖用驍勇來擊潰曹操的奇襲兵。
然而。
顏良沒想到的是,曹操這支奇襲兵,不是某個驍將引偏軍來襲,而是曹操親自帶了一群驍將引精銳主力來襲!
前有張遼,後有徐晃,還有許褚、諸曹夏侯等外姓和本家驍將。
跟曹操麾下的一群驍將硬碰硬?
呂布都不敢這般妄言!
也幸虧關羽不在,否則顏良就得淪為漢末史書上唯一一次記載的“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上將”。
雖然僥倖逃得一命,但顏良在白馬的兵馬幾近全軍覆沒。
只剩顏良引了百餘騎倉皇逃回黎陽,負荊請罪。
“汝今兵敗,沮授定會笑孤不用其良言,孤顏面大失!”
黎陽大帳。
看著負荊請罪的顏良,袁紹陰沉著臉,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