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76章 自證是不可能自證,劉備有高祖遺風

中軍大帳。

袁紹坐在主位,面有愁容。

而在帳中。

文武爭吵不休。

今日一早。

細作便傳回情報,稱“曹操焚燬了白馬城津,又強遷了白馬一帶的百姓,正沿著黃河往西而撤。”

袁紹便聚眾商議,欲將黎陽大軍盡渡黃河,追擊曹操。

然而不商議還好。

一商議爭吵就來。

顏良想報進攻白馬失利的仇,拉著文丑、孟岱、蔣奇等一干武將,呼應了袁紹的決定。

然而顏良進攻白馬失利本就令沮授不滿,今日又在沮授面前高談闊論稱“渡河後定能生擒曹操一雪前恥”,沮授當場就惱了,直懟顏良等人貪功奪利。

顏良等人自然不服,一個個自恃嗓門大,直懟沮授。

隨後。

田豐、荀諶、許攸、審配、張郃、高覽等文武也加入了爭吵,有的幫著顏良懟沮授,有的幫著沮授懟顏良,有的直接將沮授顏良一併懟。

商議軍務時,麾下文武有分歧而爭吵都是很正常的。

不正常在於,袁紹麾下文武的爭吵又往往夾帶私怨,更有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恨不得不同的聲音從今以後都能消失。

曹操評價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其實給袁紹留了面子,真要不留面子,就得評價袁紹“御下不嚴,治下無方”。

直到人報“左將軍到”,大帳中的爭吵才逐漸消停。

倒不是劉備的威望能讓帳中文武閉嘴,而是劉備目前還是個“外人”,在“外人”面前爭吵,只會惹人笑話。

【終於清靜了!】

袁紹暗暗鬆了口氣,大帳中的爭吵,吵得袁紹頭彷彿都要炸裂了。

“快請玄德!”

不多時。

劉備大步入內。

掃了一眼帳中文武,再想到隔老遠就聽到大帳中有人在爭吵,劉備隱隱有了猜測。

“拜見大將軍!”

劉備不動聲色,向袁紹作揖一禮。

“玄德無需多禮。”

袁紹離席起身,將劉備請到身旁的席位,具言諸事。

得知袁紹要將黎陽大軍盡渡黃河、追擊曹操,劉備當即呼道:“大將軍英明!十萬步騎盡渡黃河,曹賊焉能抵擋?”

話音剛落,沮授的喝聲便響起:“劉備,你竟敢誑大將軍渡河,是何居心?”

怎又是這個沮授!

劉備不由蹙眉。

我是天冷時節拆你家房屋了還是饑荒年間搶你家大米了?

犯得著處處敵視我?

看著滿臉敵意的沮授,劉備不準備慣著,氣場氣勢也有了變化:“沮監軍,我乃天子冊封的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你直呼我姓名,未免太失禮了。”

沮授冷笑:“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事都不由天子做主。你這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定非天子冊封,而是曹操矯詔。既是曹操矯詔,直呼你姓名,便不是失禮。”

劉備呵呵:“照沮監軍的意思。大將軍亦非天子冊封而是曹操矯詔。在場諸位,所持印綬,皆是偽造。我等皆為:亂_臣_賊_子。”

劉備可沒打算自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