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28章 有了軍師的劉備,天下英雄誰敵手

雖然車胄讓渡了權力且曹宣又舉家依附,但徐州最大的勢力並非車胄和曹宣。

不論是廣陵太守陳登還是琅琊相臧霸,亦或者昌豨、吳敦、尹禮、孫觀、孫康等人,其勢力皆強於車胄和曹宣。

立足於亂世。

要麼有深厚的家世名望,要麼有強大的私兵部曲。

而這兩者,車胄和曹宣都遠不及人。

然而。

劉備與臧霸、昌豨等人交情淺薄,且又無法如曹操一般許諾官職爵位。

想要拉攏臧霸、昌豨等人,並非易事。

聞言。

諸葛亮笑而不答,示意龐統,欲將表現的機會讓給龐統。

龐統不願諸葛亮謙讓,亦示意諸葛亮先說。

見狀。

劉備笑道:“既然二位軍師皆有良策,不妨將計寫於掌心,看相不相同。”

於是劉備喚人取來筆墨,讓諸葛亮和龐統各自將計策寫於掌心,然後一起開啟。

但見二人掌心,皆是“離間”二字。

三人相視大笑。

古往今來,離間計是最常用的計策。

秦掃六合時,頻繁使用離間計且屢屢得手,郭開更憑此計以一己之力幹掉趙國的兩大戰神。

可見一斑。

笑畢。

劉備道:

“昔日,曹操在兗州時曾以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兗州亂起時,徐翕、毛暉二人皆叛曹操;後來曹操平定兗州,徐翕、毛暉亡命逃奔臧霸。”

“及至呂布覆滅,曹操欲誅徐翕、毛暉二人,令我前往琅琊見臧霸,欲令臧霸獻徐翕、毛暉二人之首。”

“臧霸受曹操存命之恩,既不願違命,又不願背義出賣徐翕、毛暉二人。以‘王霸之君可以義告’為由,請我代為向曹操辭命。”

“曹操感念臧霸氣節義氣,不僅盛讚臧霸仁德,還以徐翕、毛暉為太守,以示不計前嫌。”

“吳敦、尹禮、孫觀、孫康等人,此後更為敬重臧霸,且此數人又一向以臧霸為尊,極難離間。”

頓了頓。

劉備又道:“昌豨雖曾與臧霸等人同在泰山聚眾為寇,但此人一向自恃其才略過於臧霸等人,與臧霸等人貌合神離。若用離間計,唯有昌豨或有機會。”

雖然跟臧霸、昌豨等人交情淺薄,但劉備在接替陶謙自領徐州牧時就對臧霸、昌豨等人有過密切關注。

之後數年,雖因各種原因而未能與臧霸、昌豨等人密切走動,但劉備對臧霸、昌豨等人的過往和秉性,頗為了解。

故而在諸葛亮和龐統皆欲用離間計後,劉備能精準定位最適合且最有機會被離間的人:盤踞在東海的昌豨!

或許是曹操不喜昌豨為人。

亦或者是曹操不希望臧霸、昌豨等人鐵板一塊。

在分封泰山六將時,曹操將原有的郡國諸縣區域打碎重組,將六將各自的勢力範圍合法化。

故而。

曹操以臧霸為琅琊相,孫觀為北海相。

又分北海國和琅琊閣,增設東莞郡和城陽郡,以尹禮為東莞太守,以孫康為城陽太守。

又以昌豨為東海相,且分東海國增設昌慮郡和利城郡,以吳敦為利城太守。

而昌慮郡,雖然僅轄昌慮、合鄉兩縣,但兩縣位置特殊,是把控徐州通往曹操大後方兗州的戰略要道。

唯有昌慮郡,不僅不在泰山六將控制範圍,曹操還令中郎將王忠駐兵昌慮。

單從地理位置上看,臧霸等人還能向外擴張,跟袁譚爭搶。

而昌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