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鄭成功侄子,從南洋稱霸世界

第37章 半成品,木製軌道車

但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需要的人力也不是鄭家目前能負擔的。

生鐵倒模鑄造鐵軌的話,即使不考慮人力問題,也存在很大問題,這種生鐵軌道它脆,韌性不足,容易斷裂。

使用壽命只有兩三年的,而且要經常更換壞掉的,成本巨大。

最後鄭明選擇了用木頭做軌道,這裡是熱帶雨林,木材多,好木材也多,這樣成本就低。

再給木頭外弄一層鐵皮,減少阻力,增加使用壽命,如此大概能使用一年左右。

軌道車,主體也換成了木材的,輪軸和導向部件用鐵製的。

這樣的木頭軌道車,雖然只有載重兩噸左右,壽命一年左右,但相對用鐵軌更省時省力,而且能提供比人力多得多的運輸能力。

等以後鑄鐵技術提高了,人多了,就可以嘗試生鐵鐵軌,甚至是鋼軌。

鄭明覺得木製軌道車將就著用,邊用邊積累經驗,但在呂恭等人看來,這就是意義重大的發明了。

可以提升十多倍的運輸能力,讓更多人力得到釋放。

“稟報公子,煤炭已經裝好,軌道車隨時可以出動。”

有人跑過來稟報情況。

“開始。”

隨著鄭明的命令下達,只見有兩人在木製軌道車後面推動,木製軌道車慢慢動起來,然後變快,推著的人變成一人,也能輕鬆繼續推著。

現在搭建的木製軌道車是試驗性致的,只有數百米,礦車隨著鐵皮包裹的木製軌道沒多久就順利達到盡頭,沒有出現意外。

主要是地勢平坦,若是坡度大了,上下都會很危險的。

反覆嘗試了幾次,都沒什麼大問題,說明基本是可以的。

“效果很不錯,以後可以在需要大量運輸,且地勢平坦的地方進行木製軌道車的鋪設……這次所有人都有功勞,都有賞。將來,也有你們還會名留青史,讓後人記得是你們打造出了這裡的一個木製軌道車!”

得到鄭明的肯定和稱讚,尤其是他們可能名留青史,呂恭等人都十分激動,準備之後大幹特幹。

先把木製軌道車做好,以後再做生鐵軌道車,最後是鋼製軌道車!

鄭明還記得坩堝鍊鋼法的大概情況,但現在沒讓人嘗試,主要是現在人手太少,而且其他冶煉鑄造經驗都還不夠。

必要的經驗需要積累,不然拿到更好的鍊鋼方法,會浪費許多時間和人力。

就像是鄭明還沒有把氧化玻璃燒製方法拿出來一樣,先讓人燒製普通的玻璃積累經驗,培養更多的人才,等時機成熟,再用,就會事半功倍。

木製軌道車會先使用幾年,在地勢平坦的地方鋪設,比如露天煤礦,碼頭,水田田間主道等,能解放出大量的人力。

碼頭相對更容易,因為碼頭已經有水泥地,再鋪設木製軌道車的話會更容易,更快。

煤礦和田間主道,需要先鋪設道路,最好是先用水泥鋪路,再鋪設木製軌道車,但這樣工程就不小了。

“先在坤甸碼頭和松柏港碼頭鋪設木製軌道車,然後是條件允許的露天煤礦,金礦銅礦等,田間主道,需要先用水泥鋪路……”

鄭明對呂恭說道:“不用太急,一邊鋪設木製軌道車,一邊積累經驗,提高技藝。

等過幾年,再嘗試生鐵倒模鑄造的鐵軌吧。”

蒸汽機要不要弄?

鄭明考慮過,他只知道蒸汽機大概的構造和原理,以現在鄭家的技術水平,肯定無法制造。

鋼鐵技術不成熟,工藝水平不夠,還有就是橡膠現在也沒有,雖然有些天然樹膠,但效果不知道如何。

考慮後,鄭明覺得還是先打好基礎,積累經驗,提升技術水平後再嘗試。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