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賜宴這是莫大的恩寵,隆慶帝在時就常常賜宴大臣,尤以高拱、張居正為多,但是萬曆皇帝的賜宴這是登基以來的第一次,而張居正、呂調陽、王國光就是這幸運的第一批。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古人心中佔有很高的地位,某種意義上來說,賜宴也是帝王一種籠絡人心、有效的統治手段。
宴席上君臣之間其樂融融,期間朱翊鈞就一些國家大事、行政方針虛心請教三位重臣,三人自然也是被朱翊鈞這種篤實好學而為之動容,自然一個個也是回答的樂此不疲。
用過午膳後,張居正則是被單獨留了下來。
張居正知道皇帝這是要有大事單獨和他說,心裡也是不斷揣摩朱翊鈞的心思,提前打好腹稿再謹慎的回答,這是他經歷多年宦海沉浮,官場上的腥風血雨得來的經驗。
紫禁城御道上。
烈陽高照、驕陽似火。
在巍峨的高牆下恰將兩人投射出一大一小的影子,聯袂而行。
“先生曾於隆慶二年給朕的皇考上了一封陳六事疏,裡面言天下有六弊,也相應對之從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六個方面提出改革的舉措方案。
朕時常默誦,覺得先生所言六事句句切中時弊。
飭武備中先生說道:惟當今之事,其可慮者,莫重於邊防,廟堂之上,所當日夜圖畫者,亦莫急於邊防。
邇年以來虜患日深,邊事久廢,比者屢蒙聖諭,嚴飭邊臣,人心思奮,一時督撫將領等官,頗稱得人,目前守禦似亦略備矣。
然臣以為,虜如禽獸然,不一創之,其患不止,但戰乃危事,未可易言,應從容審圖,以計勝之耳。
朕深以為然。”
朱翊鈞突然開了這個話口,張居正側耳認真的聽著,起初說到自己的陳六事疏,只道是皇帝飯後消食的談資,等聽到後面武備之事,張居正立馬明白,轉身問道:“陛下可是欲整飭京營?”
朱翊鈞神情滯了一瞬,看來自己不用再拐彎抹角了。
果然聰明人,一點就通。
“正是,朕亦有此心也。”
張居正嘆氣一聲說道:“如今的京營外強中乾,就是一副空殼,聲榮盛而武備衰,議論多而成功少,宋之所以不竟也。
今我大明軍備與之是相差無幾,臣不度德量力,早前欲一起而振之,奈何力不從心。”
對於張居正所說,朱翊鈞深以為然,如今的京營自不可與往日相比,現在的京營戰鬥力低下,腐敗不堪,都是冒名吃空響的混子,要是指著這幫廢物出去打仗,大明現在就得亡國。
而張居正更是多次上書嘉靖、隆慶皇帝請求徹改武備,但都是雨點大聲音小,不予理睬,終不了了之。
雖然朱翊鈞一切門清,但此刻卻不能直接說出來,於是佯裝一無所知,問道:“為何會成這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