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各方勢力翹首以盼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一早,高拱整衣出門,管家高福早已提前在門外備好轎子。
高拱在上轎前,舉目望去,但見東方天際顯出一絲曙光,不禁嘴角勾起,展顏一笑。
今日是個極為重要的日子,關乎自己能不能將權力收回內閣亦或是擴大內閣的權力。
捎帶著還可以將馮保限制死,前幾日罷黜司禮監就已經是最好的證明,小皇帝在面對士林輿論,還是頗有壓力。
這幾日自己門生故舊都已經準備好,只要今天定下《陳五事疏》的具體施行,一切就板上釘釘了。
今日廷議之前,百官都需要到宣治門前集合。
宣治門在紫禁城南,位於午門與皇極殿之間,是朝臣的必經之路。
到了皇城門前,高拱下轎抬頭望去,只見張居正竟然在御道上等候。
高拱不禁腹誹了兩句:“昨日不是放出風說病的厲害,今天出不了門,廷議不了嗎?真是裝病抓藥,自討苦吃!”
張居正見高拱前來,笑著迎了上去:“元輔,多日不見,僕甚是想念!”
高拱不置可否,問道:“叔大,你病好些了?”
“天氣炎熱,路途遙遠,不小心中了暑,只覺得頭疼的像裂了縫子,四肢無力像灌了鉛是的,張居正面露痛苦的回答道。
高拱瞅了一眼,並不覺得張居正有他所說的那些症狀,沒好氣的加問了一句:“你不是昨日就放出信,說廷議不來了嗎,怎的怕放心不下什麼?”
張居正極不情願的雙手一攤回答道:“不瞞元輔,僕是一點兒也不想來,只是天剛矇矇亮,陛下就派人來請,僕身不由己,不得不去啊!”
高拱只覺得張居正這是炫耀皇帝對他的恩寵,頓時有些不高興,悻悻然道:
“你即生病,府中訪客倒也源源不斷,比在內閣時還要多。”
“人生了病,三朋兩友來看望,這有什麼奇怪的?張居正聽出了高拱的譏諷之意,又趕緊將話題移開:“這段時間一直聽說子象臥病在床多日,僕也沒來得及去看望他。”
“生老病死本就自然規律,非人力能敵啊!上次老夫命文書給你送去了《陳五事疏》你也簽了字,覺得它怎麼樣?”
高拱知道張居正想轉移話題,但他並不想與張居正閒扯,於是又把話題拽了回來。
張居正本想直說此舉太過莽撞,容易得罪皇上和兩宮娘娘,但話即從口出時又咽了回去,換了一副說詞:“甚好,只是僕覺得未免是否急了些?”
高拱拂袖笑了笑,又拿出自己是內閣首輔的威嚴說道:
“之前的朝中掌權之臣在治國以及學術上都以宋明理學傳人自居,但你也知道那都是些空言理性、虛無縹緲的東西,做些學術還行,怎能治國?
這其中尤以你的老師徐階、趙貞吉等無不尊奉,每日不僅自己研究還要召集百官去學,那都是些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知實學,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罷了。
你我也一致認為,只有發揚實學、持實心,用實力,行實政才能蕩清寰宇,中興大明!
可是如今天下形勢你也知道,大明等不起了!你我也等不起了!
皇上才十歲,兩宮又都是些婦人,現在又有閹奴馮保當道,老夫若不盡早將權力收回內閣,再等下去,大明離亡國不遠了!”
高拱這番說詞只說的張居正動心不已,他也知道自己與高拱雖然表面上自詡為儒臣,但都是主張的是韓非子、商鞅的一些法家學說。
曾幾何時,自己與高拱意氣風發,團結一心,立志將治天下為己任,再度中興大明。
但是兩人的性格、作風不同,且都有強烈的權力慾。
如今說什麼也晚了,他倆都心知肚明,破鏡難以重圓,覆水難以收回。
過去的日子回不去了,他們兩人也回不去了。
張居正不置可否。
高拱見張居正沉默不言,又再一次問道:“叔大,老夫再問你一句,你當真要助那馮保與天下士林為敵?”
“莫須有的事情。”
高拱見張居正回答含糊不清,就是不承認,冷哼了一聲,自己加快了腳步,徑直走去。
不是張居正不承認,只是這種事情對他多有不利,不能承認,內臣結交外臣本就是大忌。
高拱快走了幾步,回頭指著張居正喝道:“叔大你就看好罷,老夫一定會將馮保驅逐出京師,陳五事疏也一定會在今日板上釘釘!”
張居正見高拱所言無不自信凜然,心下頓時犯怵,莫非高拱又有什麼殺手鐧沒出?當下也加快了腳步跟了上去。
御道兩旁文武大臣見內閣一正一副剛剛還在繪聲繪色的聊天,此刻又一前一後匆匆趕路,一時無不懷疑傳聞他二人不合的事情,是真還是假?今日廷議他二人又當如何表態?
這次廷議到來的人有很多,殿側靠牆一側留有幾個小凳子,坐有張守直、葛守禮、王希烈等一些部院大臣。
身旁則是站著以雒遵、韓揖等為首的六科文官。
殿牆另一側則是站著張四維等一些晉地人士,還有一些進京述職的封建大吏。
高拱和張居正進來,眾人都紛紛起身作揖行禮,這期間張四維等人則立在原地裝作沒看見自己似的。
高拱遂心生不快,朝殿東側睨了一眼,忽然有人上前朝自己行禮。
“卑職見過元輔。”
待那人抬頭,高拱定睛一看,只見是雲南黔國公府上詹事鍾平。
鍾平此次進京是所為前任黔國公沐朝弼之事而來。
沐朝弼雖然有些軍事才能,但是人品不行,為人甚是驕縱。
隆慶初年,沐朝弼事母李氏不如李,姦汙嫂嫂陳氏,奪兄田宅,藏匿罪人蔣旭,用調兵火符遣人到京師刺探朝廷情況。
隆慶三年,隆慶帝罷免沐朝弼的爵位,讓他的兒子繼承爵位,給半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