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是言官會極門跪諫彈劾馮保,之後馮保被罷東廠,最後就是五部尚書一起上奏疏彈劾馮保以及他的這本《新政所急五事疏》。
這一手攻勢,層層遞進,密而不漏,看似在鬥法馮保,可這最後一招又何不是才威逼自己。
自己本來是想讓高拱體面致士,如今看來是不行了,高拱依舊是那個高拱,但朱翊鈞已經不再是朱翊鈞。
正在思躊間,馮保突然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嚎啕道:“萬歲爺啊,高拱無法無天,竟然敢如此威逼聖上!
可憐萬歲才剛剛登基,就要受此權臣欺負,過這萬蟻噬心的日子。”
說完,馮保掩面大哭。
朱翊鈞早就領略過馮保的實力,此刻不知道他這般表現是真情實意還是故意為之,演給自己看。
高拱這個奏本不可謂是用心險惡,新政五事,事事殺招。
且挑些重點的,御門聽政,凡各衙門奏事,滇照祖宗舊規,玉音親答,以見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預。
視朝回宮後,照祖宗舊規奏事二次。御覽畢,盡發內閣擬票呈覽。
果系停當,然後發行,則下情得通,奸弊可弭,皇上亦得曉天下之事…
說白了就是以後有什麼事兒都得皇帝親自解答,去掉司禮監批紅之權。
皇帝得親自看奏疏,兩宮不能插手,朝堂臣工誰有事時,就可以隨意見皇帝,皇帝所有詔書必須內閣同意,才能下發。
高拱這就是明顯著想當攝政王,包攬大權,反正你皇帝年齡小,凡事不都得聽我的?藉著自己名望,號召六部、御史來威逼皇權,逼迫自己同意。
你既然想這樣,朱翊鈞還當啥皇帝,直接禪讓給你得了。
“大伴,奏稿先留中不發,回頭母后問起,你給母后好好看看,看看咱們這位大明的好首輔是怎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
明日再給這位好首輔回個御批。”
朱翊鈞眼眸森然,緊緊握著拳頭,清亮的嗓音中壓抑著忍了很久的怒火。
馮保立馬聽明白了朱翊鈞的意思,點頭應諾,心想道:“一會兒自己彙報時,也要再好好潤色一下。
如今這種情況,自己也不得不出張居正送給自己的“殺招了”。
高拱自呈上奏疏之後,心中也是激動萬分,等待宮裡的回信。
第二日一早,高拱興沖沖的趕到內閣值房,卻沒有等到他想要的訊息。
只見宮裡的傳旨太監送來一個御批,只有短短六個字:“知道了,遵祖制。”
自己上的奏稿卻留中不發了,高拱怒不可遏,認為朱翊鈞此舉是無視內閣。
他當即就命座下門生上疏抗議,自己又寫了一封急件奏疏再次送進宮中。
第三日,宮裡終於發還了奏本,上面還有朱翊鈞的批語。
“覽卿等所奏,甚於時政有裨,具見忠藎。都依議行。”
高拱大喜,自己多年的夙願終於要夢想成真了!
六月三十日,就是文華殿廷議之日,高拱打算廷議過後,就立馬施行方案,然後下發諮文通報在京各大衙門並邸報全國各州府。
…
慈寧宮。
李太后看完高拱的《陳五事疏》瞬間變了臉色,尤其是裡面的不讓兩宮插手,且需皇帝親批奏疏,更是讓李太后勃然大怒。
“高拱作為先帝的顧命大臣,怎敢如此?口口聲聲是說為皇帝好,可裡面哪一句不都是為了增強他內閣的權力?”
馮保倒也不客氣,直言道:“娘娘,那高拱自認為自己三朝老臣,門生故舊遍天下,他眼裡哪裡還有皇上,哪裡還有娘娘您。
說句不好聽的,他此次這個奏疏一上,不就是威逼皇上讓權嗎?可憐皇上才十歲就要受高拱的氣,這事兒老奴也看不下去了!”
一直以來李太后就與高拱不太對付,因為他太囂張跋扈。
本來自己兒子年僅十歲就繼承大統,她生怕國家有什麼大事兒發生,威脅自己兒子統治,李太后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治國能臣來輔佐皇帝,而恰好高拱不是這樣的人。
只是先帝臨終前曾有囑咐,讓高拱、高儀、張居正三人好好輔佐自己的兒子,如今先帝屍骨未寒,高拱就已經坐不住,做出要奪權的事來,想到這,李太后不免心寒了許多。
馮保見時機已經差不多了,他小聲道:“娘娘,老奴還有秘事呈奏,說完了看了眼四周的太監宮女。”
李太后立馬會意,擺了擺手:“你們先下去吧。”
等宮裡人都走完,就留下李太后和馮保,她才問道:“
“是何事,現在可以說了吧?”
馮保頓了頓說道:
“那日,先帝賓天前,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在門外等候,高鬍子口出狂言,他曾說了句“十歲天子如何做人主。”
李太后聽完“唰”地站了起來,瞳孔微微一震,問道:“他高拱真說出了這句話?”
馮保點了點頭,答道:“張閣老當時就在跟前,他可以作證。”
剛剛這番話猶如晴天霹靂當頭給了李太后一擊,她當下覺得高拱豈止是要攬權,這分明是有謀逆之心,取而代之的意思。
馮保見李太后已經有了情緒變化,準備趁熱打鐵,又繼續說道:
“那高拱還說,如若萬歲爺當不了皇帝,他就要廢掉萬歲爺,改立周王為帝。”
李太后聞言氣得眉毛倒豎,眼神如冷刀子般的看向馮保,厲聲斥道:“這件事你為何不早報?虧我還一直將他當成顧命大臣來看,現在倒像是我自欺欺人了!”
李太后心裡咯噔了一下,捏緊了手指,怪不得高拱為何動員自己門生彈劾馮保,戶部為何撥給她十萬兩銀子,原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此時她只覺得自己腦袋裡像是鑽進去了一堆蚊子,嗡嗡直響,感覺天也旋地也轉,頓時再也站不住,踉蹌的朝後倒去
馮保趕緊上前從後扶住李太后坐在御榻上,跪倒在地,失聲哭道:“娘娘,消消氣,鳳體要緊啊!”
李太后臉色煞白,艱難的吐出幾個字:“快…去把…陳娘娘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