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靖明

第130章 石試劍鋒

譚論剛一進門就聽見張居正詢問,他提起官袍從容坐定,開口回答道:“京營校場內,跟著褚科帶頭鬧事的,有二十一人。”

“就這麼些人?能鬧的京城人盡皆知,能鬧的沸沸揚揚?”

張居正眼中射出兩道寒光,直直的看向譚論,倒不是他故意當著眾人的面給譚論難堪,而是多年來張居正身居要位,經歷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性格已成,談起重要的政務時,總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譚論雖然面上毫無表情,心裡卻犯起了嘀咕,在他看來,京營發生械鬥就如各地軍營士兵鬧餉一般,不明白張太嶽為何如此著急。

“領頭的只有這些人,其他人還不是響和景從?請叔大兄放心,這些人我已經處置,不會再生事非了!”

平日裡來內閣敘事的官員見了張居正如何都得稱呼一聲首輔或者元輔,這裡譚論卻特意叫了聲叔大,其意自然不言而喻。

“請問子理兄如何處置?”

譚論之意,張居正豈不會明白?他與譚論本就早年交好,此時也稱呼了譚論的表字。

“一聽說京營發生械鬥,咱立馬把今日京營在場的軍官大大小小全部叫到了兵部,一個個分開查證落實,得知帶頭的人名叫褚科,咱查明之後,立馬將他勘起,等候發落。其餘二十個從犯,咱已經和元敬商量過,依律各杖責八十,革除軍職,發回原籍。

至於那些被裹挾起鬨的軍卒,念其初犯,已由各營將官領回,嚴加管束,以儆效尤。”

譚論語速不快,但字字清晰,顯得胸有成竹,“叔大兄,這般處置,雷霆手段,足以震懾宵小,料想京營短期內必不敢再生事端。”

張居正聽罷,並未立刻接話。他端坐在椅子上,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紫檀木的扶手,發出細微的篤篤聲。那雙深邃的眼睛依舊緊緊盯著譚論,彷彿要穿透他平靜的表象,直抵其心。

“子理兄,”張居正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凝重,“僕所慮者,非止於這二十一人棍棒相加之罪,更非僅是今日校場這一隅之亂。”

他身體微微前傾,無形的壓力瞬間瀰漫開來。

“京營重地,天子腳下,區區一個褚科,振臂一呼,竟能聚眾械鬥,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這背後,是何等軍紀廢弛?是何等號令不行?又是何等積弊叢生、人心浮動?”

張居正知道褚科之所以敢如此肆意妄為,背後少不了有武清伯府亦或是國戚勳貴的授意,表面看來是他們不服朝廷裁軍的決定,實則是將矛頭直指自己,在給自己下馬威。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自己是一個政治家,如今既然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首輔的位置,什麼風風雨雨他沒見過?

張居正頓了頓,目光銳利如刀:“杖責、革職、遣返,子理兄與元敬所為,不過懲其已然。然則,禍根未除!褚科何以敢為首?軍卒何以敢相從?械鬥之器從何而來?軍餉可曾拖欠?將官可曾瀆職?凡此種種,若不徹查根源,釐清弊竇,今日杖責二十一人,焉知明日不會再出百人千人?屆時,我大明京畿重地之安危,又將繫於何人之手?”

他一字一句,重若千鈞,敲在譚論心頭。

“此事,絕非區區一樁營伍鬥毆!此乃動搖國本之端倪!子理兄身為兵部尚書,掌天下兵戎,豈能僅以平息表面風波為足?”張居正的聲音陡然轉厲,雖未高聲,卻帶著徹骨的寒意,“這褚科,你勘起得好!但他,絕不能僅僅是個‘等候發落’!他必須是個引子,引我們去看看這京營的膿瘡,到底爛到了何等地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