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靖明

第132章 投石問路

張鯨在殿外垂手而立,廠袍紅穗帶子在暮色中泛著幽光。

他剛剛聽見殿內傳來宣紙揉皺的沙沙聲,便知皇帝今日心緒不寧。

這位東廠提督非但不急,反而往廊柱陰影處又退了半步——他深諳宮中生存之道,此刻的等待恰是表忠心的良機。

這時孫海走了出來,張鯨眼睛一亮,趕緊迎上前去,剛要張口,卻被孫海先搶了去:“張公公,皇爺練字時不喜打擾,讓您等候多時了。”

有道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面對這位大內紅人,張鯨也不敢怠慢,只是微微頷首,笑道:“無妨,皇爺的翰墨功夫要緊!”

說完這句,張鯨又往前湊了湊,附在孫海耳旁小聲問道:“皇爺,今日是否心情不好?”

後者點了點頭,剛要回答,殿內突然“啪”的一聲脆響,似是筆桿拍案,孫海趕緊後退三步,轉口道:“張廠公,皇爺召見!”

張鯨頓時會意,長呼了一口氣,整了下衣冠才敢邁步,跨過門檻時他刻意放輕腳步。

“奴婢叩見皇爺!”張鯨跪伏的姿態很是標準,額頭離地三寸——這是東廠密奏時的規矩。

他眼角餘光瞥見地上幾團皺紙,最上面那團隱約可見“靜”字最後一筆的墨漬,像把出鞘的刀。

朱翊鈞正在淨手,金盆裡的水映著他緊繃的下頜:“起來吧,查得如何?”

張鯨起身,但仍躬著腰答道:“回皇爺的話,自京營械鬥一案發生後,奴婢立馬派人…”

“說結果。”

“是,京營之所以發生械鬥是武清伯門下的家丁以及定西候蔣佑,駙馬都尉許從成手下的人不服氣裁軍的決定而帶頭鬧事的,鬧事者有二十一人,死傷三人。”

張鯨此次前來本想彙報兩件事,一件是京營械鬥的結果,一件就是魏學曾與王希烈秘訪武清伯府的事情,然後順便再添油加醋些為自己表表功,卻不料皇帝壓根沒有功夫聽他閒扯,因此他將後一件事情暫且按了下來。

說完後,張鯨悄悄抬起眼角觀察皇帝神色。朱翊鈞正用素絹慢條斯理地拭手,燭火在眉骨投下兩道深影,將一雙鳳眼籠罩在裡——竟是一絲訝色都無。

這從容淡定的表情,倒讓張鯨心頭突地一跳。他原以為皇帝聽聞京營械鬥的始造佣者竟然是皇親國戚後總要震怒拍案,卻不曾想朱翊鈞連指節都不曾曲一下,彷彿早已料到這潭渾水裡會沉著什麼“魚蝦”。

其實自朱翊鈞與張居正商量打算京營裁軍時,就已經想到了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現在的京營外強中乾,聲榮盛,武備衰,油水多,自然有多方勢力都惦記著這點兒油水。

如今你突然要動他們的蛋糕,他們要是白白拱手相讓,那才是讓人匪夷所思,不合情理。

只是有時候礙於自己的身份,才不得不佯作不知,看著事情按既想的路線發生。

朱翊鈞將素絹輕輕擱在金盆沿上,水紋漾開一圈細碎的波光。他垂眸望了眼那晃動的倒影,突然覺得自己的心思也如這水面般,看似澄澈,實則稍觸即亂。

張鯨的奏報在他耳中不過是一些預料之中的事情。

那些皇親國戚的嘴臉早就在他心底排演過千百回:武清伯捋著鬍鬚假作懵懂,定西候梗著脖子嚷什麼“祖制”,駙馬都尉怕是正躲在公主府裡摔茶盞。

這些暗潮在張居正登頂內閣首輔時就已經湧動,如今不過是藉著裁軍的由頭翻出幾朵浪花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